IT架構的淵源及運維方法論
一、嘉賓介紹
龔勇 Yong Gong,某美資納斯達克上市汽車零部件公司亞太CIO。
有十余年的IT行業,信息化和各類流程實施,架構經驗。整個職業生涯服務美資企業。擁有幾乎所有IT認證,所以有如何集成各類IT流程成為整個IT運作系統的經驗。對于架構領域有著多年企業架構設計,實施和教學經驗,推動開發群組框架(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 -TOGAF)在中國落地。
二、主題簡介
- 架構的起源和由來,架構如何引入IT領域?
- 架構的定義和在IT領域的定位。
- 各類架構師,技術架構師,解決方案架構師,系統架構師,企業架構師,他們是誰?
- 各類架構框架,Zachman,TOGAF,FEAF..他們的起源和演進。
- 架構框架如何在中國落地?如何看待運維框架和定位運維框架
三、架構起源
西方:架構-Architecture,或者又翻譯成‘建筑’來自古羅馬建筑師和工程師維特魯威。約公元前80~前25年所著,全書分為十卷,是現存最古老且最有影響的建筑學專著。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發現了維特魯威的《建筑十書》遺稿。今天你在當當網還能買到。
《建筑十書》按現代語言來說,這本書不但是一本非常全面的建筑百科全書,也是2000年前的建筑規范手冊。章節劃分:
- 第一書是建筑師以及建筑工程管理;
- 第二書講了蓋房子的歷史還有各種建筑材料;
- 第三書寫的是神廟建筑的各種方法和規范;
- 第四書是修建各種羅馬柱的方法和規范;
- 第五書是劇場、廣場、體育場和浴場等公共建筑的方法,包括劇場的聲學原理;
- 第六書是氣候以及住宅的建筑方法;
- 第七書是寫地面和墻壁的處理,包括各種材料;
- 第八書講供水和上下水等;
- 第九書是天文知識;
- 第十書寫了當時很多建筑機械和工具,還有弩炮。
作者維特魯威是一個羅馬市民,其貌不揚,身材不高,出身于有相當財產的家庭。他學識淵博,包括建筑、市政、機械和軍工等項技術,旁及幾何學、物理學、氣象學、天文學、哲學、歷史學、語言學、美學、音樂學等方面的知識。
維特魯威曾為當時的兩代統治者愷撒和奧古斯都服務過,任過官職。他的職務是建筑師兼工程師,而且還兼任過軍事工程師。《建筑十書》的撰寫時間是在奧古斯都時代,大約在公元前32年到22年之間,前后經歷了十年的歲月。
《建筑十書》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洗禮,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師和規劃師,直到今天依然散發著迷人的光芒。維特魯威在該書中提出的很多理論已經成了經典,被廣泛地傳誦和應用。
本文將試圖通過分析維特魯威撰寫本書的指導思想來把握內容的實質,從標準觀、整體觀、類型觀、生態觀和哲學觀這“五觀”來對全書的精華進行一個梳理。這是世界上遺留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學著作,也是現在僅存的羅馬技術論著。
他最早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實用、堅固、美觀”,其實也是今天大家畫架構圖的三要素“實用,堅固,美觀”。
四、東方的架構起源
兩柱之間為一架
三品,堂五間九架,門三間五架。
——《新唐書》
構:木條的頭部相互銜接”。八卦圖可算最早東方架構圖。
五、架構的淵源
1962年HerbertSimon在論文‘復雜的架構’里,第一次在系統理論背景下使用了‘架構’,但他雖然標題使用了架構,但正文并沒有定義,甚至使用架構這個詞。早在1986年50個客戶贊助DEC(數字設備公司)做出PRISM(信息系統管理研究合作)來面對企業架構的挑戰
后來DEC為康柏所收購,康柏為惠普所收購,所以惠普很自豪是架構的鼻祖。但是IBM并不認可。
IBM的JohnZachman在1987年的論文‘信息系統架構框架’,被經常認為是第一個企業架構概念模型。所以IBM也認為自己是現代IT架構方法的鼻祖。
1989年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學院NIST的三天研討會第一次提出了企業內的架構層次。這個架構層次也是我們今天討論業務架構,技術架構,數據架構的由來。
第一個被廣泛認可使用‘企業架構’名稱的是1992年StevenSpewak的書《企業架構規劃:開發數據/應用/技術的藍圖》。
2000年,IEEE標準1471《IEEE對軟件密集系統的架構描述的推薦實踐》對架構做了定義。
2007年,國際標準組織ISO42010:2007《系統和軟件工程-架構描述》基本不變的采納了IEEE對于架構的定義。
2011年ISO42010:2011對架構定義的被最多引用為架構的定義
這就是我們今天大家都使用的架構的定義。
#p#
六、架構的定義
架構是一個系統內組件的基本組織,組件與組件之間和組件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并指引其設計和演化的原則。
上圖是各種架構的定位。
橫切片是各種專業架構:業務架構師(信息架構),數據架構師(應用架構)和服務器架構師(基礎設施架構)的所在。
小的紅三角形是解決方案架構師所關心的:每個層次都要關注,但是只是對于一個業務目標目的。
IT是由所有解決方案組成,所有解決方案加起來就是整個IT架構。
企業架構的范圍就更大。技術架構師、解決方案架構師,企業架構師的異同:
- 企業架構師:業務戰略到IT戰略、IT項目的組合。
- 解決方案架構師:負責單個或幾個解決方案
- 設計技術架構師:負責單個或幾個技術設計或/和落地。
七、為什么要做架構?
為什么要做解決方案和技術的架構?這個理由非常簡單直接,就不再多述。
我本人是做企業架構的,我來談談為什么要企業架構。
一句話:企業架構就是為了企業轉型成功,是企業轉型的最佳途徑之一。
這適用于猶太人2/8原則,即:
將IT的經費比率從“20%的創新經費+80%的維護費用”,轉換到“80%的創新經費+20%的維護費用”,這將大大地降低成本,助力于打造一流的企業。
正確的架構可以降低‘8’(維護費用),而省下經費來擴大‘2’(創新費用)。
那手段是什么呢?
各位運維架構師,都在幫助省‘8’(維護費用)。
各位解決方案架構師都在最大利用省下的銀子幫公司多賺利潤。
八、架構框架
做好架構就要有架構框架,就像你不是打野拳,你得有套路。就像練武功分門派,架構也有不同框架:
架構框架是一個或一套基礎結構,用來開發大范圍的不同架構。
它應該描述成一個用構建塊的集合來設計企業目標狀態的方法,并顯示這些構建塊如何搭配在一起。
它應該包含一套工具并提供共同詞匯。它也應該包含所提議標準的清單以及符合標準的可以實現構建塊的產品。
#p#
1. ZACHMAN框架
- 具有整個架構概念分類
- 36個單元矩陣,包括了一個企業所需的“何人、何事、何時、何原因”以及“如何”
- 業務目標直到技術實現
- 高度自定義能力,適應不同環境。
2. FEA-聯邦企業架構
FEA(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是一種基于業務與績效的、用于某級政府的跨部門的績效改進框架,它為OMB和聯邦政府各機構提供了描述、分析聯邦政府架構及其提高服務于民的能力的新方式。
其目的就是確認那些能夠簡化流程、共用聯邦IT投資及整合政府機構之間和聯邦政府的業務線之內的工作的機會。
3. TOGAF-開放群組架構框架
它是開發企業架構的框架,一個詳細的方法和一套支持工具。The Open Group于1993年開始應客戶要求制定系統架構的標準,于1995年發表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TOGAF)架構框架。
歷經15年9個版本發展,支持開發、標準的SOA參考架構,已被80%的福爾斯(Forbes)全球排名前50的公司使用。
九、企業架構落地建議
企業架構是為了幫助組織轉型,并不是為了企業架構而架構。企業架構的目的應包括:
- 一個架構框架幫助提供有組織和有規律可循的方法。沒有框架,就沒有好的架構。
- 采用框架到自己的組織和環境是必要的。
- 在組織內建立一個架構團隊來設計、實施和維護架構結果。
- 產出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 從小做到大。
十、架構與運維
企業架構幫助企業轉型,運維保住戰斗成果,并發現新痛點,新機會。如圖,TOGAF和ITIL相互彌補,覆蓋不同層次。如下圖,在IT架構和服務流程體系中TOGAF和ITIL的銜接。
補充:聯邦企業架構是美國聯邦政府規定每個部門要有自己的企業架構。這是美國可林格可汗法案規定,強制執行,翻墻后你甚至可以下載美國國防部的企業IT架構。
如何一起愉快地發展
“高效運維”公眾號(如下二維碼)值得您的關注,作為高效運維系列微信群(國內領先的運維垂直社區)的唯一官方公眾號,每周發表多篇干貨滿滿的原創好文:來自于系列群的討論精華、運維講壇精彩分享及群友原創等。“高效運維”也是互聯網專欄《高效運維最佳實踐》及運維2.0官方公眾號。
提示:目前高效運維兩個微信主群僅有少量珍貴席位,如您愿意,可添加蕭田國個人微信號 xiaotianguo 為好友,進行申請;或申請加入我們技術交流群(技術討論為主,沒有主群那么多規矩,更熱鬧)。
【提示】目前高效運維兩個微信主群僅有少量珍貴席位,如您愿意,可添加蕭田國個人微信號 xiaotianguo 為好友,進行申請;或申請加入我們技術交流群(技術討論為主,沒有主群那么多規矩,更熱鬧)。
重要提示:除非事先獲得授權,請在本公眾號發布2天后,才能轉載本文。尊重知識,請必須全文轉載,并包括本行及如下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