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開放平臺之殤:空頭許諾與信任危機
Facebook開放平臺并未取得預期效果,與谷歌和蘋果的移動生態系統不可同日而語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PandoDaily今天發表題為《行動迅速,搞砸項目——Facebook開放平臺錯失機遇之殤(Move fast, break things: the sad story of platform, Facebook's gigantic missed opportunity》的文章稱,Facebook(34.36,7.85,29.61%)雖然在創立3年時就開啟了開放平臺戰略,但由于執行過程中的種種失誤,該公司至今也未能向預設的方向靠攏。隨著用戶的注意力從桌面轉向移動,Facebook的平臺劣勢也進一步顯露出來。Facebook敗走平臺之戰,完全是咎由自取,錯失了與蘋果(438.5,-2.01,-0.46%)和谷歌(887.7,-15.20,-1.68%)平起平坐的機會。
以下是文章全文:
2007年5月24日,Facebook首屆F8開發者大會在美國加州舊金山設計中心(San Francisco Design Center)舉行,那時的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剛過完23歲生日。
身著黑色羊毛衫和條紋人字拖,這位年紀輕輕的Facebook創始人、CEO首次登上舞臺,面向800多名開發者、投資人和創業家發表主題演講,自信滿滿地宣稱上線剛3年的Facebook將改變互聯網。
在那次大會上,扎克伯格豪言:“如今的社交網絡都是封閉平臺,Facebook將終結這一現狀。演進后的Facebook平臺將面向全世界的開發者開放,任何開發者都可以在Facebook的框架內開發完整的面向頂級社交圖譜的應用程序。”
Facebook開放平臺的推出無疑是一個非常激進的舉措,因為它向開發者們提供了接入2400萬Facebook注冊用戶的權利。更可怕的是,開發者可以開發與Facebook自身服務競爭的應用。當時,扎克伯格向開發者們承諾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也正是那時,Facebook的身份開始從MySpace競爭者轉向谷歌競爭者。通過建立開放平臺,Facebook搖身一變從一家Web 2.0創業公司成為了一家Web 2.0創業平臺公司,開始向生態系統發展。
利益沖突惹惱開發者
糟糕的是,Facebook這條開放平臺之路難以持續。推出僅一年,該公司就開始擺弄規則,調整開發者服務條款。
上線18個月后,該公司開始違背公平競爭的允諾,出手打擊那些與自身服務相沖突的同類應用。私底下,部分開發者開始抱怨他們被扎克伯格“忽悠”了,一項美麗的工程壯舉很快變成一個巨大失望。
時至今天,Facebook已走過6個年頭,其發展狀況離扎克伯格當初的設想相去甚遠,可能錯過了數百億(0.001,0.00,0.00%)美元的市場機會。Facebook開發者平臺除了游戲外,幾乎沒有值得一提的應用。
Zynga(3.5,0.22,6.71%)可能是唯一一個完全起家于Facebook的游戲服務。除此之外,原本前景光明的Slide和iLike等應用最后不得不放棄在Facebook一棵樹上吊死,轉而以較低的價格出售給了Facebook的競爭對手谷歌和MySpace。
由于開發者平臺建設方面失誤連連,Facebook沒能實現與蘋果和谷歌平起平坐,其開發平臺相較后兩者的應用生態系統微不足道。在蘋果iOS 生態系統面前,Facebook開發者平臺根本抬不起頭。不過,Facebook倒是比較樂觀,它認為很多iOS應用仍依賴Facebook的連接服務 (Facebook Connect),以它作為登陸賬號,并因此認為這并非一場“零和博弈”,多個平臺可以共同成長。
但華爾街的分析師們不信這一套,他們仍看不到Facebook有任何的增長潛力。如今,Facebook的股價已從IPO時的每股38美元下跌至12美元。盡管Facebook每月11億活躍用戶的數據十分驚人,但其通過應用獲得的收入遠不能與iOS生態系統的應用銷售收入相提并論。當前,Facebook的市值大約只有600億美元,而根據高盛(165.91,0.87,0.53%)分析師的估計,蘋果公司僅僅一個應用程序市場的價值就高達3000億美元。
平臺劣勢在移動端放大
更糟糕的是,Facebook在平臺戰略上的失誤還在繼續傷害公司,因為它很快又遭遇了擁抱移動市場的考驗。
數據顯示,Facebook移動端用戶的活躍度已超過其桌面端用戶,該公司2013年移動端廣告收入有望達到20億美元。迄今,Facebook在移動平臺方面的拓展僅僅是推出了一個Android應用程序啟動首頁(Facebook Home),并且該舉措還飽受批評??扑估L險投資公司合伙人凱斯·羅伯斯(Keith Rabois)認為:“沒有移動平臺,Facebook無法吸引開發者和消費者的興趣。”
與此同時,諸如中國的微信、韓國的Kakao Talk、日本的Line以及北美的Kik等移動IM應用也在逐步建立自己的領地,并都成為了iOS或Android應用榜上的熱門應用,它們都對Facebook在移動端的發展構成了威脅。
當然,哪怕形不成平臺,Facebook仍然不失為一家重要的互聯網公司。畢竟,該服務覆蓋了全球七分之一的人口,這些都是不可否認的優勢。但是,我們再已無法見證Facebook按當初的平臺戰略發展下去的樣子了。但對熟悉Facebook早期情形的知情人士、早期追隨的開發者、以及該公司部分投資者來說,Facebook在平臺戰略上的失敗是非常慘痛的。
然而即便如此,Facebook最該責備的不是別人,而是該公司自身。
短暫的蜜月期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當前現象,那就是Facebook從來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
該公司與開發者之間的關系復雜而又善變。這么多年來,Facebook表現出的隨意性削弱了開發者的信心,他們不再相信該平臺擁有穩定的環境,并且可以在其上開創業務。無論是因為一些不良應用的影響而采用籠統的規則,從而殃及優秀應用或是無視用戶對Facebook如何構建自身的期望,Facebook所創造的環境都被認為不夠優秀。
這其中本應該存在平等關系,該公司發布Facebook平臺時在“常見問題解答(FAQ)”文檔中稱,“我們將Facebook平臺設計成讓第三方應用與Facebook自身應用處于公平競爭的環境中。最終用戶將決定哪款應用對自己最有用,并且這些應用將會成為最受歡迎的應用。”
在該平臺發布后的一次訪談中,iLike聯合創始人兼CEO阿里·帕托維(Ali Partovi)對科技博客網站VentureBeat的埃里克·埃爾頓(Eric Eldon)稱,他發現該平臺非常具有吸引力。iLike當時已經是一個流行的音樂分享網站,擁有超過100萬用戶,但是由于受Facebook的巨大潛力誘惑以及承諾可利用其豐富的社交數據庫,iLike進駐該平臺,它為Facebook創建了一個藝術家和專輯頁面,并且當用戶所喜愛的樂隊在他們附近舉辦音樂會時可以向用戶發送提醒。
帕托維的兄弟哈迪(Hadi)24歲,曾擔任過微軟(31.39,-0.57,-1.78%)IE瀏覽器產品管理主管。他看出了該平臺的潛力,并告訴帕托維,“在計算歷史中,出現過個人電腦,出現過Windows,出現過Web,現在則屬于Facebook平臺”。
盡管iLike首席技術官、微軟Xbox項目創始人之一納特·布朗(Nat Brown)對Facebook平臺仍有疑慮,iLike團隊還是對Facebook高管做出的承諾感到放心,后者稱將公平對待平臺上的所有應用。
“例如”,帕托維告訴埃爾頓,“他們完全拒絕給與我們任何優待,堅持認為市場需要公平”。
iLike愿意付費甚至給予Facebook公司股權來換取在Facebook平臺上的優勢,但被拒絕了,“未來,他們會開發自己的視頻應用,但它會與第三方應用一起競爭而不是為每個Facebook用戶預裝該應用”,帕托維稱。Facebook的早期行動增強了iLike對該平臺的信心。
剛開始一切進展順利,即便沒有使用一些花哨的戰略,得益于Facebook病毒式傳播的信息流,iLike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當時,iLike 在短短2周內獲得了1000萬新用戶,發展極為迅速,新增用戶的速度甚至超過了Facebook新注冊用戶的速度,“當時80%的Facebook用戶都安裝了我們的應用”,帕托維稱。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Facebook開始進行不斷的調整,例如用戶界面的改變甚至是重要API(應用程序接口)的撤銷。到2008年12月,Facebook平臺從剛開始充滿機遇的處女地轉變為暫居場所,開發者不再能夠使用到那些剛開始吸引他們的東西。
為了有效解決垃圾信息流和RockYou、Slide等應用對通知系統的濫用,Facebook開始改變其API規則。Facebook并沒有將那些糟糕應用踢出平臺,而是對所有應用采取更加嚴厲的通知系統限制使用措施,最終完全取消了該API,讓開發者完全無法與用戶溝通。
Facebook也主動做出了許多其它改變,它不再允許開發者在用戶個人資料頁面安裝應用,取締宣傳功能,并且關閉了第三方廣告網絡。
這些改變的動機很單純:Facebook想要保護它的用戶體驗,但它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規則。為了減少少數應用帶來的危害,它懲罰了大多數應用,其結果就是破壞平臺的開放性。
“我認為,這感覺不像是一個有所規劃的平臺”,布朗回憶稱,“它沒有為我們開創業務提供穩定的平臺”。
對iLike而言,更糟糕的事情接踵而至。
#p#
信任危機
2008年年底,有消息稱Facebook正在開發自己的音樂播放器和藝術家頁面,并將整合原生用戶體驗,而此前它極力讓iLike相信自己絕不會這么干。科技網站TechCrunch前主編邁克爾·阿靈頓(Michael Arrington)看出了其中的關鍵問題,“這不僅影響Facebook的音樂策略”,阿靈頓稱,“還標志著該公司是真正想成為社交平臺或是社交系統,還是想擁有Facebook平臺上一切有價值的東西”。
2009年至今,Facebook平臺經歷了兩輪大的變動,進一步確立了善變的名聲。2010年,Facebook試圖強迫社交游戲開發商 Zynga采用Facebook Credit并接受30%的分成,此舉激怒了這個最重要的合作伙伴。Zynga未接受這一提議。盡管雙方現在仍有合作,但它們之間的關系從未完全恢復。困難重重的Zynga已經將重心轉向起步較晚的移動平臺。
去年,Facebook改變了新聞機構“社交閱讀器”中新聞的顯示方式?!缎l報》、《華盛頓郵報》等報刊的Facebook流量較以往明顯減少。這對《華盛頓郵報》是相當大的打擊,尤其考慮到該報老板唐·格雷厄姆(Don Graham)還是Facebook董事會成員,而且是扎克伯格最早的導師之一。這些新聞閱讀器曾被鼓吹為在扎克伯格“無障礙分享”的愿景中占據核心地位,但突然就遭拋棄。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衛報》去年12月關閉了其閱讀器。
這種變幻莫測的情況一致持續到現在。Facebook調整信息流算法之后,視頻分享應用程序SocialCam和Viddy的用戶數量直線下降。據研究機構Appdata.com稱,今年早些時候,Viddy月用戶數從去年高峰期的3500萬降至僅有50萬。路透社指出,LinkedIn(203.98,6.38,3.23%)競爭對手BranchOut賴以吸引用戶的通知功能遭Facebook關閉后,月用戶數從最高的3900萬劇減到僅10萬。
與此同時,Facebook對消息應用領域的潛在競爭對手Path、Voxer和MessageMe也采取了強硬措施。它們全被禁止使用“查找 Facebook上的好友”API。同樣,Facebook也封殺視頻分享應用Instagram的競爭對手Vintage Camera。同遭封殺的還有俄羅斯搜索引擎Yandex(31.81,0.95,3.08%),因為其社交搜索產品對Facebook自己的圖譜搜索形成了競爭。
Facebook的理由是,這些應用程序只利用其平臺,卻不回饋有用的數據。Faceboook稱,它們只是試圖取代而非擴展Facebook的核心功能。然而,這種解釋難以緩和Facebook與開發者之間的緊張關系。
多年來所有這些變動的累積后果是,開發商已經對該平臺起了疑心。數字發行公司XOXCO創始人、資深開發者本·布朗(Ben Brown)表示,為Facebook平臺開發應用程序是一個“可怕的想法”。他說:“如果算得上是個平臺的話,它也是個不可靠而且不斷變化的平臺,將一切都變得極其困難和復雜。”
一位不愿具名的Facebook前員工承認:“作為開發者,你得做好隨時遭Facebook封殺的準備。”
Facebook平臺前主管、科斯拉風投合伙人本·林(Ben Ling)表達得更委婉。“開發者們靠努力工作維持生計,他們投入了很多才開發出一款成功的產品,指望著這個平臺能保持穩定。”Facebook變幻無常的政策相繼摧毀或損害了很多公司,受害者有Slide、iLike、Flixter、PickPals、SocialMedia、Viddy、 SocialCam,不一而足,風險投資公司數億美元的投資和創業公司累計數十億美元的估值也隨之成為泡影。
推出前缺乏規劃
然而,Facebook在平臺上反復無常的行為并非出于惡意,而是受以工程師為主導的企業文化影響。
Facebook平臺在程序員的領導下從零起步,他們盡可能尋找無需人工干預的解決方案,以便讓運營保持精益并且迅速行動。這種方式導致該平臺缺少明確的政策,也就不具備對開發環境至關重要的穩定性和安全感。這也意味著人在質量控制流程中的作用最小。
Facebook依賴修改算法來應對垃圾信息和某些應用的過度曝光,這與蘋果截然不同。蘋果要求所有在App Store中上架的應用程序都需通過人工審核。一位不愿具名的Facebook前高管表示:“我們本應意識到應該請一些人來進行評判。”他認為,應用商店是Facebook平臺最大的敗筆:“推動這個平臺發展的是工程團隊和技術產品團隊。我們懂產品開發,但不懂如何建立支付系統和人工審核組織。”
該高管和其他一些Facebook內幕人士還指出,公司早期本來可以更好地幫助開發者靠該平臺盈利。禁止支付和第三方廣告網絡后,開發者的收入來源很有限。當時,這個問題在Facebook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扎克伯格認為,開發者應先開發一些有長期價值的應用程序,然后再考慮營收。那時扎克伯格顯然沒有意識到,并非所有開發者都手握數百萬美元,能容許他們將營收問題放在次要位置。
這名前高管還表示,平臺價值定位過度向分銷傾斜。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開發者選擇盡可能地提高銷量,從而催生了發送垃圾信息的行為。他說:“如果稍微平衡一些并提供一些方便盈利的工具,情況可能會好點。”
社交分析工具ThinkUp創始人兼CEO阿尼爾·達什(Anil Dash)猜想,扎克伯格沒從Facebook出現之前的軟件公司吸取教訓。他大膽指出,蘋果公司的iOS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它已經將Mac OS作為平臺運營了數十年并吸取了微軟的教訓。
蘋果公司最初就對App Store實施了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不僅如此,它還明確設計了開發者在該平臺上的盈利模式。它將App Store總營收和應用內購買收入的七成分給開發者,自己提成30%,形成了多贏局面。
因此,iOS生態系統支撐了成千上萬家公司的發展,包括效率工具Evernote、LBS社交網絡Foursquare以及Line等消息應用。游戲方面它表現得更好。Supercell僅憑《Clash of Clans》和《Hay Day》兩款游戲每天就可獲得約250萬美元收入。
相反,Facebook雖然也曾是游戲開發的沃土,但僅此而已。Zynga是明顯的例子,雖然該平臺對Playdom、PlayHaven、 Kixeye、SGN、Cmune、King的成功也有所貢獻。除游戲領域外,難以想出其他依賴Facebook的公司,甚至King的大部分營收都來自移動平臺,Facebook只是在用戶獲取方面有所幫助。
Facebook對Instagram的收購有效證明了iOS的價值,同時也確認了Facebook自有平臺的沒落。扎克伯格曾以為,Facebook平臺上的第三方開發者能開發出這樣一款應用程序替代原生Facebook照片應用程序。結果,它卻誕生在Facebook之外的平臺。這筆交易突出表明了Facebook未能支撐游戲領域外的任何公司。
達什說:“成功的Faceboo小應用不計其數,但沒有一款特別優秀。”他表示,Facebook平臺推出兩年后顯然已經走入困境。
而iLike前CTO納特·布朗言論更為尖銳:“我不再把它當成平臺。我覺得它現在更像廣告網絡。”
6年來的變化
如今最流行的消費類應用并不需要依靠Facebook宣傳自己。照片分享服務Snapchat每天分享2億張各式各樣的照片,估值接近8億美元,并且完全避免了Facebook的影響。Facebook隨后自行開發了一款類似應用Poke,但自從上架蘋果App Store后應用排名直線下降。視頻應用Vine盡管被Facebook從“查找朋友”功能中移除,但它依靠與Twitter的合作依然發展得很好。
多媒體聊天應用MessageMe也是如此,該應用目前擁有超過500萬用戶。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擁有超過2.5億用戶,它可直接接觸用戶地址簿信息。微信、KakaoTalk和Kik等目前都在與Facebook競爭,紛紛建立自己的社交圖譜和應用平臺。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微信在中國占主導地位,這點與Facebook極為相似。與聊天應用Line和KakaoTalk一樣,為了在快速增長的東南亞地區獲得更多新用戶,微信也正積極與Facebook展開競爭。
這些現狀不禁讓人們開始感到疑惑,在桌面Web時代創建的Facebook平臺如今究竟是怎么了?風投企業Khosla Ventures合伙人基思·拉布伊斯(Keith Rabois)簡明扼要地總結了Facebook平臺如今的衰落現狀,“我已經有一年時間沒有從別人口中聽說過“Facebook平臺”了”。
現在,Facebook平臺最初的設想已經落空,平臺的定位也開始變得模糊。如今,Facebook高管將平臺定義為基于其它操作系統 (Android和iOS)之上的社交層,他們沒有炫耀整合到Facebook中的應用數量,相反他們在談論Spotify和Nike+一類的應用該如何與Facebook整合。
如今Facebook平臺由四部分組成:通用注冊工具Facebook Connect,可讓應用用戶互相分享信息和內容的開放圖譜(Open Graph),廣告和付費業務以及移動開發平臺Parse推出的應用服務,Parse今年4月被Facebook收購。
Facebook的這四部分與2007年大不相同,但Facebook平臺的意義在繼續淡化。Facebook提供的數據表明,截至去年12月 31日,超過1000萬應用和網站與Facebook進行了整合。去年,連接Facebook的游戲開發商共獲得了超過20億美元收入,該公司宣稱每月都有2.5億人在Facebook上玩游戲,近5億人在Facebook以外的網站上玩與Facebook相連的游戲。
MySpace聯合創始人克里斯·德沃夫(Chris DeWolfe)倒是對Facebook贊譽有加。他如今是社交游戲網絡SGN CEO,SGN獲得了1700萬美元的風投支持,年收入達5000萬美元,“Facebook是我們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德沃夫說,“如果正確使用 Facebook平臺,它將會給你帶來巨大的利益”。
德沃夫稱,Facebook平臺做出這些改變是為了保持良好的用戶體驗,“這些變化很公平”,他說,“如果他們不作出這些改變,用戶就會流失”。
活動網站Causes首席營收官詹姆斯·溫頓(James Windon)稱,Facebook平臺本可以制定清晰的策略,但他表示,Facebook對人們仍然十分重要,“Facebook以前和現在一直是我們獲得用戶的最好方式”。
扎克伯格的好友肖恩·帕克(Sean Parker)和喬·格林(Joe Green)開發的Causes是Facebook平臺上最早的一批應用。溫頓稱,它擁有1.8億用戶,其中大多數來自Facebook。Causes也是Facebook短命項目“偉大應用”的合作伙伴之一,該項目旨在用較高的知名度獎勵守信用的應用,另外一個合作伙伴是iLike,起初 Facebook承諾會與它公平競爭,但最終慘遭拋棄。
拉布伊斯也對Facebook Connect感到滿意,Facebook Connect可以在Facebook網站之外推廣Facebook社交圖譜,“Facebook Connect還不錯”,拉布伊斯稱,“只是人們對它們沒有足夠的信心”。
Facebook高管而言對平臺的運作感到滿意,“它為我們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Facebook產品管理總監道格·珀迪(Doug Purdy)稱,“我們變得更加多元化”,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游戲中應用內購買。
珀迪稱,6年內有很多戰略變化很正常,畢竟當時創建社交平臺的想法很前衛。Facebook一直在開發新的功能,但平臺的愿景基本沒有變化,“我們的整體戰略并沒有改變”,他說,“我們相信當應用變得社交化后,它們會發展得更好”。
人們不應該將Facebook平臺視為一種執行環境,而是可以調用的API集合。珀迪稱,“Facebook不是iOS和Android一類的平臺,從2007年開始Facebook完全基于Web技術”。
Facebook業務開發和銷售副總裁丹·羅斯(Dan Rose)從2006年一直為Facebook工作,他表示,平臺最初的愿景是將Facebook最核心的東西—身份和分享—延伸到第三方應用,“在這方面,我們的愿望實現了”。
關鍵詞是“在這方面”,羅斯的解釋與扎克伯格在首屆f8開發者大會上的描述以及其它場合的發言相抵觸,2008年發布的Facebook Connect分散了平臺的用戶一致性。
羅斯承認Facebook犯了錯誤,尤其是在向開發者解釋他們的產品方面。羅斯稱,Facebook始終希望開發者開發能擴展Facebook核心功能的應用。
“我們在與開發者的溝通和表達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他說,“我認為早期我們在溝通方面做得不好,當時公司規模很小,而且很年輕,只有一支小團隊在為平臺開發服務”。
他還指責了一些行為不端的開發商:“早期許多應用將平臺視為促進自身發展的絕佳機會,這并不讓人感到驚奇,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相當開放的平臺,并且很容易利用平臺的優勢。坦率的說,我們發現很多開發者利用平臺向用戶發送垃圾信息,并且利用窮盡手段讓自身快速發展。”
羅斯稱,Facebook早期太寬容,“我承認嘗試平衡權利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波折,我們最初在這方面確實做得不夠好”。
#p#
從未實現的平臺
在2007年的首屆F8大會上,扎克伯格以熱烈歡迎大家出席大會作為他的演講開場白,他講到:“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將開啟一個運動。”掌聲在大廳經久不息。扎克伯格當時表示,Facebook正在推動建立一個更開放的世界,將幫助用戶利用他們真實的連接關系,讓分享變得更高效。他指出:“我們已經創建了一些應用來幫助用戶達成這一目的,例如圖片、群組和事件等服務。但更值得期待的是,我們將攜手你們來共同創建更多的應用。”
盡管Facebook的平臺化進程讓很多人失望,但不可否認的是,Facebook的確為互聯網帶來了一些變化,它讓今天的互聯網變得更加社交化。但是,Facebook如今在用戶心目中的地位已大不如前,這是不爭的事實;社交化的互聯網為用戶提供了很多新奇的上網選擇。
盡管Facebook不太可能重拾平臺戰略,按原計劃將Facebook建成與iOS和Android平起平坐的開放平臺,但這并不意味著它的插件和API接口網絡沒有家價值,相反它們都蘊藏著尚未開發的商業機會。以Facebook賴以生存的支柱功能連接(Connect)為例,它不但現階段運行良好,未來還有可能成為真正通用的登錄工具;Facebook聚集的用戶,該功能的價值就越突出。
事實上,Facebook的用戶增長速度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在2012年3月IPO后的12個月里,Facebook的月度活躍用戶從9.01 億增加到了11億,增幅為23%。同期,Facebook的日活躍用戶也增加了23%,達到6.65億。移動端的增長形勢更令人印象深刻,今年3月 Facebook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達到7.51億,同比增幅高達54%。
威登談及Facebook開發者平臺時表示:“一切都還未到蓋棺定論時,Facebook的發展之路還很長,也許有一天該服務能夠實現其崇高愿景,成為互聯網的統一入口。”
此外,Facebook還可以利用其海量的連接數據庫進入支付和結賬等領域。雖然該公司的積分產品Credits是一個糟糕的開始,但禮品服務 Gifts的推出卻無意中卻打開了虛擬物品經濟的大門。目前,Facebook在這方面的拓展還處于初級階段,該公司正在測試通過在網站和移動應用內嵌入廣告,以便讓更多的用戶注意并使用其Gifts服務。
去年,2700萬Facebook用戶為虛擬物品掏了腰包。今年第一季度,Facebook來自支付的收入同比增長了15%。不過,用于支付收入在Facebook整體營收中的占比非常小,因此這一增幅并不引人注目。由于Facebook將業務重心放在廣告上,因此來自支付的收入比例很小且正在逐季下滑。Facebook一份內部備忘錄顯示,游戲公司也在削減用于Facebook平臺的投資,這進一步影響了Facebook的支付收入。
然而,Facebook連接和支付功能能否進一步取得成功終將取決于用戶對Facebook的信任度,這也正是該公司一直苦苦追求的。如今,Facebook的連接功能幾乎已覆蓋所有的社交類應用,但同時它并非唯一的選擇,很多應用都同時提供多個登錄賬號選項,除Facebook外還包括 Twitter、電子郵件賬號等。
使用Facebook賬號登錄流媒體音樂服務Spotify的用戶可能都知道,自己在Spotify上分享的曲目會不請自來地出現在 Facebook的時間線上,給Facebook好友造成“刷屏”的不良印象。美國CNBC(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在Facebook上市前夕做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54%的用戶對在Facebook進行金錢交易表示不信任。
缺乏信任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正如Facebook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最近舉行的D11大會上所說:“建立信任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桑德伯格的講話反映出Facebook目前還未能取得用戶的信任。
首屆F8大會已過去6年了,Facebook發生了諸多變化。如今,上市后的Facebook面臨更多的財務壓力,擔起了要為投資者帶去更多回報的重任。如今,29歲的扎克伯格已結婚成家,成為了一名擅長演講的公司代言人。如今,Facebook的廣告業務已成規模,其網站架構也隨著業務的需要幾經改變。
6年時間發生了很多事。iPhone和iPad重塑了個人計算設備市場,iOS和Android因此一飛沖天。谷歌不甘一直跟隨,推出了谷歌眼鏡這一新型穿戴式設備。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市場。MySpace已被人遺忘(正打算重整旗鼓)。6年前,Facebook還只有2400萬用戶,現在其用戶數已超過10億,同期該公司員工也從300人增加到了5000人。6年前圍繞Facebook平臺化戰略的樂觀情緒如今已所剩無幾,曾經的風靡一時的F8開發者大會也隨之一去不回頭(2011年是最后一屆F8大會)。
雖然Facebook平臺最終沒能成為真正的平臺,但它對Facebook飛速發展起到的作用不可磨滅;沒有它,Facebook或許成不了如今的全球五大互聯網公司之一。市值600億美元的Facebook雖然未能成為預想中的1000億美元級公司,但要說這就是失敗,似乎也說不過去。
羅伯斯這樣評價Facebook平臺:“我認為Facebook沒有辜負它的潛力,只不過這潛力和野心過于巨大。”
過多停留在Facebook的過去可能會降低對Facebook現在的肯定。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Facebook仍處在平流層,距當初的愿景的確還有不小的差距。羅伯斯這樣描述這種落差:“Facebook原本打算到火星,現在停在了月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