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發布產品并不是個好策略
用各種預熱活動、倒計時和媒體報道等方式來隆重發布產品,這是曾獲騰訊投資的私密社交工具Everyme之前采用但即將摒棄的作法。創始人Vibhu Norby在這篇文章中述說了當時發布Everyme的心路歷程,分享的經驗卻是不要"發布"你的產品。并且他們接下來的新產品Origami都不會有所謂的發布環節了。為什么會這樣?
2012 年 4 月 9 號,周一,我們正團隊聚餐。第二天 (周二) 上午 10 點,就是我們新產品 Everyme 發布時間。用戶在周二會比其他日子更常使用手機。當時真是萬事俱備:眾多科技媒體報道早聯系好;之前已有 25000 個用戶在等待注冊;我們提前三周就上線了倒計時頁面。那天還是Instagram被高價收購的日子,而我們理所當然認為 Everyme 就是 Next Big Thing。
我們的設想也很簡單,產品一發布,獲 2.5-5 萬的下載量,這樣可排到 App Store 社交網絡分類榜單前排。而一旦上榜, 就會有連帶規模效應。并計劃在一個月后發布 Android 版 ,這樣我們就能在 messaging 這塊占據一定地位了。Facebook 的 Mark 會邀請我們去談判,投資 (或收購) 我們 Everyme 幾億美金。
周一晚上我感覺像要登上世界之巔,壓根沒失敗可能。我們應該能歸為那種 top 級的創業公司了,入選了 Y Combinator,已有種子融資,科技媒體都會報道。當晚都興奮得難以入睡。
第二天產品發布,各種委托的轉推和 Facebook 帖子都發了,投資人的祝賀信擠爆了郵箱, 我電腦屏上布滿各種統計數據。
周二下午,產品發布一個小時后,我們已經知道了現實和幻想的差距。注冊數確實在上漲,但依這樣的速度在***天難以達到計劃數 25000。科技媒體報道給我們帶來的訪客并沒想象中的多,而我們用戶在 Twitter 上的反饋多是搞不懂這產品是干嘛的。呵呵,還有 Mark 也沒搭理我們啊。當天在榜單上只排到 35 名,下載量 11000,注冊量 6000,沒達到預期。
接下來一周也并沒好轉。 周三比周二的注冊量還要少,只有 2000,且一天更比一天少。更糟糕的是,我們所有團隊成員都能看到那些統計數據。悲觀的情緒蔓延開來,團隊士氣在變低。你在賭盤上押注了紅色,可球卻滾到了黑色區。
實際上,隆重發布會伴著落寞散場。你的目標用戶可能并不是科技博客的讀者,Mark 也不會想找你聊。選擇高調發布,如果隨之而來的反響不好,那么低落的團隊士氣更會把公司拉向低谷。這可不像你在創業里的其他挫折,它 (團隊士氣) 可是會在一開始就打垮你的。
究竟為什么我不認為高調發布是個好策略,有如下原因:
發布儀式會擾亂你原本理性的產品指標,你需要的是一個清晰的可持續衡量發展的指標。如果你看到***天注冊量是 6000 而第二天是 2000,那么你最初的宏大愿景就會被澆上冷水。你被這種冷遇蒙蔽雙眼,不會沉下心去研究你最該在乎的死忠用戶,了解他們的行為模式。
你可能并不會在一開始就找準產品和市場需求的契合。所以無論是報道還是營銷,都可能被那些 (對產品) 不感興趣的人唾棄。同樣的,這些市場反饋也會讓你灰心。這樣你就沒有信心接著投入精力去找到最匹配的市場,更別提在找到之后尋求有效的營銷渠道去獲得最匹配的用戶群了。這聽起來也太顯然了,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當你做一個大眾消費級的 app 時,表面看上去,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好像能成為你的目標用戶,即便他們壓根就不是。企業級市場也是如此,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成為你的顧客的。
就像先前提到的,你發布得越隆重,你就越容易陷入那個悲觀低谷。很少人能受得了創業過程中的情感動蕩。這些心理負擔很可能讓你失去你的合伙人,失去你的員工甚至是資本。而你自己,很可能也會在過程中失去信念。
你在下一輪融資中也會有劣勢。這種鐘型曲線或是下坡曲線都不是能讓投資人感興趣的曲線。你可以通過找到***個死忠用戶來刺激增長,然后再下一個,下一個,直到一百個。而不是從 6000個嘗鮮用戶中去找出一百個死忠。有些 nice 的投資人不看你的曲線,而關注你做得好的特色部分,但你還是得成為一個全能冠軍才行。如果在和投資人談判時,還抱著負面悲觀情緒,效果是很糟糕的。
我自己發布過不少產品,看過不同公司的大型發布會,也和不少公司聊過關于產品發布的經歷。我的建議,也是我們新產品 Origami 的策略—就是壓根 " 不發布 "。把 " 發布 " 這個詞從你詞典里去掉好了,它會更像一個押到這個 app 的賭注,而不是關注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的公司。相反地,直接把你的注冊頁面上線,或是把 app 放出來,這樣才能得到關于你點子的更多反饋。去找到你們的死忠用戶,即便一開始那個群體很小,但可通過合適的渠道去接觸它們背后那個大社區。在你運轉產品的過程中找到商業模式。讓媒體因為喜歡你,為你做的事感到興奮而自動找上門來。
就現在這個新產品來說,你很難從那個普通的主頁里得到什么信息,但我們已經內測很長時間了。接下來我們只會在首頁上悄悄開放注冊,這一回你不會先從科技媒體那得到它 " 發布 " 消息,而是只會從死忠用戶那得到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