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騰訊不回應背后的緣由
日前,一場“反騰訊抄襲、惡意競爭”的抗議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而這場抗議的主角imo在抗議之后舉辦了“騰訊,請道歉”的新聞發布會。再次向公眾展示了騰訊的三大罪證。
1、 整段抄襲imo文章和創意;
2、 綁架“imo企業即時通訊”關鍵詞,誤導用戶使用企業QQ辦公版;
3、 十萬水軍污蔑imo、263等競爭對手,利益直接導向騰訊企業QQ。
正當筆者好奇騰訊會作何反應時,網絡上卻出現了一些聲音:imo在炒作、imo在傍大款、imo沒有證據、騰訊QQ做了十多年,怎么會抄imo……然而騰訊卻一直未作正面回應。
這些現象不禁讓筆者想起來了幾年前的3Q大戰和去年的UC抗議騰訊的情景,與之相似的是,在騰訊未作正面回應之前,一應被人稱作是炒作,是抱騰訊的大腿。為此,筆者深入了解事情,希望能撥開云霧見真相,看看騰訊不回應的背后到底隱藏了些什么。
一、 抄文章變成了抄產品?
這是讓筆者奇怪的一點 ,為什么本來imo抗議騰訊抄襲文章和概念,在很多輿論上卻被引導成:imo抗議騰訊抄襲產品?接下來又變成,“做了十多年的QQ怎么會抄才出來5年的imo”的言論。
很明顯,這種輿論應該是有人引導的,因為據筆者的調查,imo此次抗議的是騰訊企業QQ辦公版,而非QQ,抗議的焦點是騰訊抄襲了imo的文章和理念,而非抄襲產品。
企業QQ辦公版正式發布于2012年2月,與imo是競爭對手關系。而imo說騰訊抄襲文章也是有理有據的,如果回應這點,顯然會理虧的。如果把輿論引導到抄產品,并且是抄QQ,那顯然就對騰訊有利了。
是不是只有把公眾的視線從抄文章引導到抄產品上,騰訊才能脫身呢?
二、 不站出來就等死(憋屈死),站出來就是炒作!
接下來讓筆者疑惑的就是為什么但凡有公司出來抗議騰訊,就變成炒作了?
互聯網產業本就應該就由眾多有創新意識的企業一起來發展,但是現在的互聯網產業卻是騰訊等公司一家獨大,其所涉及的領域無不怨聲載道,騰訊被稱為創新企業的“殺手”。這是創新型企業的悲哀,還是互聯網產業的悲哀?
當一家創新型企業被騰訊盯上時,相信它的“好日子”也就結束了。一家互聯網創新企業在默默做市場時,騰訊不一定知道,但是大張旗鼓站出來抗議,就必然面臨著隨時被資源豐富的騰訊滅掉的危險,敢于站出來是需要勇氣的。既然如此,imo又何必跳出來傍騰訊的大腿,又何來的炒作呢?
是誰把視線轉移到公眾都不喜歡的炒作上面,湮滅真相?
三、 不正面回應就是沒做過?
另外令筆者奇怪的就是,事情發生這么久,騰訊為何從未正面回應。是不是在現場進入imo的會場,砸掉imo的展板就是回應呢?不正面回應是沒做過,還是理虧?
筆者想說的是,騰訊,作為一家大企業,如果沒有做過這些事,就出來正面回應,不要混淆視聽,顧左右而言他,讓公眾只聽imo一家之言;如果真做了一些惡意競爭的事,就出來道歉,敢作敢當,不要讓大家對你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