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掃描儀行情指導
盡管數碼相機的成像像素早已逾千萬,盡管數碼相機取代傳統相機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盡管數碼相機的便捷更加符合快餐時代人們的口味,但是對于忠實攝影藝術的人們而言對膠片相機的喜愛卻始終有增無減,大有“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的安之若。因為在他們看來,數碼相機與膠片相機的區別就如同拍照到攝影的距離,前者是生活方式,而后者則是藝術態度。膠片相機的敏感性以及對于細節的精準捕捉是數碼相機難以比擬的,而正是因為膠片相機的存在,才讓景深、后景深、影像圈、視角、清晰平面等專業詞匯有了意義。于是乎作為傳統相機通往數字化的最佳途徑,與膠片相機唇齒相依的膠片掃描儀熱度依舊不減。被稱為“膠片強援”的愛普生V700憑借獨樹一幟的雙鏡頭設計、出眾的輸出品質以及超高的掃描速度受到了廣泛推崇,幾乎成為了影響行業的指定用機,當同時期的其他機型都已銷聲匿跡之時,人們仍然可以在廣告公司、圖片工作室、攝影家及發燒友處覓得它的蹤影,且風采絲毫不遜當年。
雙鏡頭設計,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圖片庫左右逢源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圖片庫(簡稱圖片庫)是國家級權威影像資料片庫,以展現與時俱進的文化中國為主題。圖片的來源除了國內圖片資源機構,很大部分是來自簽約攝影師的作品。盡管目前數碼相機已經廣泛普及,但是出于使用習慣以及畫質表現方面的考慮,不少專業攝影師仍舊對傳統FC相機情有獨衷,因此入選作品多為膠片形式,掃描儀成為圖片庫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圖片社中V700出眾的色彩還原能力以及細致入微的成像表現,讓這些精益求精的攝影機放心的將作品交由圖片庫處理。
除了無出其右的6400dpi光學分辨率以及高達4.0的光密度值,重新定義了高端掃描儀的規格標準外,V700各司其職的雙鏡頭設計,可以幫助圖片庫工作人員根據掃描對象以及用途靈活切換:比如愛普生影藝坊的參展作品《西域旅路》,就需要使用6400dpi鏡頭進行高質量輸入,以提高作品的表現力;而用于圖片社普通的印刷出版,600dpi像素掃描就已足夠,而相比前者,掃描時間則大為縮短。兩個鏡頭雙管齊下,做到了品質與效率兩全其美,圖片庫也得以左右逢源。
服務央視電影頻道,傳遞影像韻味
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是以宣傳電影動態、傳播影視文化為宗旨的專業頻道,保持著與國際的同步發展,逐步實現了向高清晰數字技術制作的轉變。在日常的節目制作過程中,抓拍或者劇照拍攝時仍需使用膠片照相機。因此,作為膠片數字化的必經之路,影像的掃描至關重要。如何快速完成大量135膠片的掃描,完美再現影像,成為一道必須求解的難題。
由于影視編導行業不僅對掃描儀在輸出品質方面的表現要求近乎苛刻,因此系出名門,作為高品質代名詞的愛普生V700成為了不二之選,除了具備6400dpi的超高分辨率鏡頭,使掃描效果更加精細、生動之外,它還提供了多重品質保障,通過改進CCD制造工藝,配合優秀的CCD彩色過濾器,進一步加強了色彩還原能力,并特別為膠片掃描增加了曲度微調裝置,配合高達4.0的光密度值,掃描效果大幅躍升,在影像的數字化過程中,不僅是高品質的影像本身被再現,影像表現力與感染力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成就了影像工作者對“影像再現、韻味如初”的追求,堪稱上上品,與此同時,電影頻道的專業優勢無形之中也得到了有力提升。
風物長宜放眼量,V700孕育大畫幅藝術
馮建國,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早期留學日本,相繼就讀于東京千代田工科藝術學校攝影科、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攝影系、日本大學大學院藝術學研究所。鐘情8×10大畫幅攝影,常年在中國西部地區采風創作,精于8×10大畫幅拍攝,被譽為“中國大畫幅的拓荒者”。
由于成本高昂,馮建國所從事的大畫幅攝影在國內并不多見,其專用輸出介質——紙機紙以前只能完全依靠進口,最近國內才有銷售。如果要達到藝術品收藏、拍賣的水準,唯有紙機紙才能勝任。由于這種特殊紙張造價不菲,如果將一次采風拍攝的數百張膠片全部采用紙機紙沖洗出來,其中一些存有缺憾的照片難免會造成浪費,因此馮建國迫切需要一臺掃描儀來幫他完成一次“去粗取精”的過濾。市場上聲稱專業的掃描儀不少,但是支持8×10膠片掃描的卻并不多見,愛普生V700的出現恰逢其時。
借助愛普生V700,馮建國一方面可以低成本的通覽全部作品,從中挑選自己滿意的上乘之作,按照藝術品收藏的標準進行暗室操作。另一方面,通過觀察掃描后的樣片,可以判斷膠片上是否留有劃痕、指紋、灰塵,以及時清理,同時曝光不足等技術性問題也可以提前知曉,以便在暗室沖洗中進行有針對性的修復。由此人們在畫廊中欣賞到的一幅幅氣度超凡、自由灑脫的大畫幅作品起初都是出于V700之手。
相比發展歷史超過百年的軟基膠片,數碼成像仍然難言滿意,盡管被認為是專業影像人士“首選”的愛普生V700已經足夠出色,但是對于那些在藝術領域永不止步的攝影師而言,仍然不會是終點,他們知道真正的不加修飾的光影魅力仍然只存在于銀鹽顆粒間,將其數碼化就需要動態密度高的底片掃描儀。所以在坐擁愛普生V700的同時,又將目光伸向最新產品,繼續尋找提高影像作品表現力上的種種可能。
【編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