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Flow的起源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今天的互聯網業務對互聯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傳輸質量要求,如何修改互聯網以滿足新業務的需求,出現了改良派和改革派兩種不同的做法。改良派認為可以在原有的基礎設施上添加新的協議來解決問題,改革派則認為必須推到一切重來。改革派向自己提出這樣的兩個問題:“就自己目前掌握的知識,如果我從一個全新的開始設計互聯網,我會怎么做”和“15年后的互聯網應該是什么樣子”。為此,改革派們開始了一系列新的設計方案,OpenFlow就是改革派提出的一種新型網絡交換模型,與此相應的,他們還成立了0penFlow交換機論壇(The OpenFlow Switch Consorlium,后文簡稱0penFlow論壇)。
與那些動輒成立多年的論壇相比,0penFlow論壇只是于2008年剛剛成立的新興組織。0penFlow論壇起源于斯坦福大學的“Clean slate”計劃(斯坦福大學的“Clean slate ”計劃是一個致力于研究重新設計互聯網的項目,這個計劃目前支持了大約10個不同方向致力于重新設計互聯網的項目),最早的成員只有斯坦福大學的高性能網絡研究組(The High Perfomance Networking Group)。隨著論壇的發展,目前0penFlow論壇已經變成一個由大學的研究者和網絡管理者共同組成的開放論壇,吸引了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等著名高校的教授以及Deutsche Telekom這樣的大型電信公司的網絡一線工程師加盟。論壇歡迎任何希望對網絡進行革新的人加入,但有一個前提是加入者不能為任何網絡設備制造商工作。作為未來互聯網的設計者之一,0penFlow論壇希望防止制造商的利益沖突被引入論壇。
0penFlow論壇主要解決的是重新設計互聯網的實驗環境問題。在純的實驗網上總難以有足夠多的實際用戶或者足夠大的網絡拓撲來測試新協議的性能和功能,最好的方法是將運行新協議的實驗網絡嵌入實際運營的網絡,利用實際的網絡環境來檢驗新協議的可行性和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解決方案有兩種,要求設備制造商完全開放平臺接口或實驗者自行制造設備。設備制造商完全開放平臺接口讓研究者可以使用商用網絡設備進行二次開發,尋找實驗協議與傳統協議并存的方法。但是,直接開放網絡設備的開發接口對設備提供商而言是一場噩夢,一方面與商用平臺的封閉性相沖突,開放開發的二次接口無疑會有暴露自身技術細節的風險,為競爭對手提供了機會,或者為新興廠家提供了進入行業的門檻。#p#
OpenFlow的特點
開發者自行制造設備的方法一般是使用PC服務器或專用硬件搭建自己的交換路由設備,受限于主機能裝備的網卡數量, 這種方法不能獲得足夠大密度的端口(一般交換機很容易達到48或者更多的端口,而主機即使插上多塊網卡也很難有這么多的端口),而且研究設備的交換性能一般也遠不如同價格的商用設備。在這種情況下,0penFlow論壇提出新的交換設備解決方案必須具有以下四點性質:
第一,設備必須具有商用設備的高性能和低價格的特點;
第二,設備必須能支持各種不同的研究范圍;
第三,設備必須能隔絕實驗流量和運行流量;
第四,設備必須滿足設備制造商封閉平臺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