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下半年軟考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試題分析
本次考試是系統架構設計師開考以來的第2次考試,從形式上來看,系統架構設計師的考試風格已趨于穩定。這表現在上午考試各科目知識點分布穩定。案例分析維持1道必答題+4選2模式,論文維持4選1模式。

#p#
1.信息系統綜合知識試題
2010年11月考試信息系統綜合知識試題考查的知識點分布如表1所示。
在本次考試中,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嵌入式系統部分,開始考查到硬件基礎的一些知識點,這是在考綱中沒有做要求的部分,已超綱。但依據軟考的傳統出題風格,這屬于正?,F象,所以在希賽教育模擬題中是有該部分訓練的。
2.案例分析與設計試題
試題一
試題一仍然為必答題。本題是一道架構設計方面的試題,考查的內容是常見架構風格的選用。這就涉及到不同架構風格的優勢、劣勢、應用場合的比較分析,是希賽教育模擬題重點訓練的項目。
問題1考查架構風格的基本概念與主程序-子程序、管道-過濾器的特點。這一空屬于送分題,難度較低。
問題2考查主程序-子程序和管道-過濾器優缺點對比。這兩種風格的優缺點包括多個方向的很多內容,但要應對該題,并不需要我們面面俱到的把每一個細節記清楚。只要了解兩者的核心思想即可。
具體的優缺點可以看《軟件體系結構原理、方法與實踐》(張友生,清華大學出版社)。
問題3是補充架構設計示意圖。其實這個圖要表現出來的,無非就是利用管道-過濾器架構,需要處理的信息的操作有哪些,按什么順序排列。
試題二
試題二為一道軟件系統數據架構建模的問題。實際上是考的分布式數據庫。
問題1考查數據架構的基本思想,也就是要說明集成式數據庫與分布式數據庫的優缺點。
問題2考查分布式數據庫的設計。其中涉及到單點故障的概念,單點故障是指系統中由于某一處的故障,導致整個系統不能正常運行(注意:并不是系統的每一處出錯,都會影響到整體故障的,有時只是局部功能的喪失)。例如平時我們局域網中的交換機出現故障,就會導致整個局域網無法通信,這就是一個單點故障。在進行設計時,單點故障的識別,就是看這一點出錯,會不會導致全局問題。然后針對此處進行相應的改進措施,如做局部熱備之類的。
問題3考查考生的實際設計經驗,可擴展性是設計任何系統時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
試題三
試題三為一道嵌入式系統的試題。
嵌入式的試題通常都是大段的題干說明加多個圖表,在有限的時間下,很少有人選該方面的試題,因為看完試題就要花費不少的時間,所以嵌入式的試題一般只有本身是做嵌入式相關開發的考生在選答。
本題以汽車電子基礎軟件開發為背景。問題1中給出了兩種開發流程,要求考生指出更為合理的,其實選擇的依據已經列在問題中了,即“盡量滿足并發、可多次迭代的特性”。
問題2需要從層次化的上下層調用關系來答題。
問題3要求考生有相關的應用經驗。
試題四
試題四為一道系統設計與開發工具集成的問題。其中涉及到ESB的功能特點以及設計模式的相關知識。ESB是SOA的一種實現方式,目前SOA作為一企業應用集成的架構,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所以也是系統架構設計師與系統分析師考查的一個熱點。
本題中,第1問要求考生說明ESB的主要功能,同時要結合題目給出的信息說明為什么選用ESB架構,這實際上就是讓考生分析ESB的優缺點。
第2問涉及到集成中具體的一些問題解決,這其實是我們在進行架構設計或系統集成時經常采用的方法。即根據一系列的需求,說明解決方案,再通過對這些解決方案的整合,形成架構,或作為架構評審的一些依據。
第3問考查設計模式,設計模式的級別低于架構模式,用于解決系統中的一些局部設計問題。關于設計模式,我們需要掌握設計模式的應用場合、作用、結構。
試題五
試題五考查的是系統可靠性問題。
可靠性是軟件質量屬性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無論是進行系統架構設計還是架構評估,它都是一個核心指標。所以這個知識點也是架構考查的重點,上次考試它以論文題形式出現,本次考試中,案例、論文各有一道是可靠性方向的。
可靠性技術通常包括:可靠性的計算、檢錯技術和容錯技術,本題中,這三個方面都涉及到了。
問題1要求解釋可靠度與失效率,這是純概念題,難度較低。
問題2要求解釋動態冗余和N版本程序設計技術,這兩種技術即可用于提高軟件的可靠性,也可用于提高軟件的可靠性。至于可靠度計算,我們只需要了解兩種最基本的,即串聯可靠度計算與并聯可靠度計算,然后把兩者結合起來,就可以解決串并聯混合的復雜可靠度計算。如本題的第2個計算,就是屬于先并后串的模式。
問題3考查檢錯技術,該技術用于檢查系統出錯狀態,以便采用容錯技術來對已發生的錯誤進行修正,以達到容錯的目標。
3.系統架構設計文試題
試題一 論軟件的靜態演化和動態演化及其應用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軟件演化。一個軟件系統開發完畢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如果需求發生變化,或者要將該系統移植到另一個環境運行,且新環境的需求也有相應的變化時,就要對軟件進行修改,這就是軟件演化。軟件演化是一個程序不斷調節以滿足新的軟件需求的過程,也就是對一個已有軟件不斷進行修改、補充、完善以適用新需求和環境變化的過程。由于軟件演化一詞并不多見,所以難倒了很多考生。其實換一種講法,可能大家就倍感親切了--“軟件升級”,其實演化的本質就是在升級。既然是升級,靜態演化與動態演化是怎么回事也就好理解了,即升級時是否停止系統的運行。所以如果有了上面的基礎概念理解,寫該論文的方向也就明晰了。
試題二 論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
本題考查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其實從應用的角度,或者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數據挖掘這一詞在業內出現的頻度已不如以前那么高了。因為數據挖掘通常是不獨立進行的,它涉及到數據源的獲取問題,即先要建立一個數據倉庫,再從中“挖”數據。這其實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是“BI”--商業智能。商業智能我們可以理解為是:數據倉庫+數據挖掘。這也就確定了本文的項目背景。
文章***是把這一層關系講清楚,寫商業智能的項目,如果沒有項目經驗,直接杜撰出數據挖掘項目來寫文章,風險會很高,很容易讓人看出文章的“做假”行為。除此以外,文章可按傳統的寫法組織內容。即按問答方式組織文章的主體脈絡,并加入項目信息,同時做好承上啟下的句子進行段落銜接。對此,相信希賽教育的學員會有更深的體會。
關于數據挖掘技術的詳細內容請參看《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全程指導》(張友生,王勇,清華大學出版社)。
試題三 論大規模分布式系統緩存設計策略
本題考查緩存技術的應用。緩存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從硬件到軟件,從分布式系統到集中式系統,從操作系統到數據庫,甚至于網絡應用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出現使得我們的應用系統性能大幅提升,提高了用戶體驗度,也節省了很多資源。
在本題中,要求以大規模分布式系統為背景來應用緩存策略。這種設計中,不僅需要考慮常規的緩存技術的應用,也可以結合分布式數據庫進行論述,因為緩存,是離不開數據的。分布式數據庫系統,數據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當數據需要從一個結點到另一個結點時,需要開銷,需要時間,這樣緩存技術就有了他的應用空間。
與此同時,本題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即文章的內容安排,要以理論結合實踐的提問作為主要響應對象。也就是說文章應該著重論述問題3,而問題2只需要按簡答題的模式進行說明即可。
試題四 論軟件可靠性評價
本題的考查方向是軟件可靠性。這個主題與上次架構考試中的第4個論文題是一致的,都是可靠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主題方向雖然一致,但要求卻不同。這也就意味著同樣的一篇文章,用在上次考試中合格,但用在這次,可能就無法合格了。這也是我們平時在做論文訓練寫作時一再強調的一點,論文的寫作,不僅要看論文的主題,更重要的是緊扣試題中的3個問題來組織內容。
在本題中,側重點是可靠性模型的選擇,通常選擇一個模型時,會有相應的理由,其實理由就是“這個模型的優點與項目的實際情況非常符合”。這是一個通用的原則,在描述此段時,記住這個原則,并將該表現的信息合適的表達出來即可。當選定模型以后,應該說明,在使用這個模型時,遇到了什么問題,這些問題又是如何去解決的,這是真正體現作者功力的地方。與此同時,不建議把這個項目寫得非常的***、無懈可擊,應留個BUG,即不足之處。到***總結時,指出這個不足之處,再輔以解決方案,效果就非常好了。
【編輯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