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模型的效率和性能一直是研究者們關注的焦點。隨著數據量的不斷增長和應用場景的日益復雜,如何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時提高其處理長文本的效率,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DeepSeek團隊推出了DeepSeekV3.2Exp模型,通過引入稀疏注意力機制,解決如何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時提高其處理長文本的效率。一、長文本處理的挑戰與現有方案局限性傳統的注意力機制(如Transformer架構中的自注...
表格檢索,在RAG中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問題,主要基于RetrieverReader架構的表格問答(TableQA)系統中,Retriever組件負責從大規模表格語料庫中檢索出與問題相關的候選表格,而Reader組件則在檢索到的表格上進行具體的問答推理。這里有個一個非常關鍵的點是:如何將表格的語義與用戶的問題語義進行對齊。今天分享的QGpT,是如何做好對齊?假設有一個包含多個列和行的表格,其中每一列代表一個不同的屬性(如“姓名”、“年齡”、“...
2025-11-12 23:18:37 218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RAG+Agent催生了深度研究系統逐漸興起,通過迭代推理和證據收集來解決復雜問題。然而,現有的系統主要依賴于文本網頁數據,忽視了多模態文檔(如科學論文、技術報告和金融文件)中蘊含的豐富知識。這些文檔通常包含圖表、表格、圖表和方程等視覺元素,其中嵌入了關鍵信息。處理這類文檔需要復雜的解析技術以保留視覺語義,智能分塊以維持結構連貫性,以及跨模態的自適應檢索能力,而這些能力在現有系統中是缺失的。一、深度研究...
2025-11-06 07:42:33 446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用三分之一的錢,換兩倍速的旗艦級體驗。”Anthropic剛發布的ClaudeHaiku4.5,給AI行業投下了枚“效率核彈”。這款定位小型模型的新品,不僅在編程測試中追平五個月前的旗艦Sonnet4,更在計算機操作、實時響應等領域實現反超,徹底打破“性能成本”的行業魔咒。今天我們深扒它的三大王牌領域,看這個“小個子”如何成為開發者、企業客服、多智能體系統的新寵。一、編程開發:73.3%高分+三分之一成本,成代碼界性價比之王對開...
2025-11-06 07:40:37 1241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DeepseekOCR模型發布,給OCR領域帶來了不小的震動。但是,它又不是大家認知的,提升OCR領域的文字識別能力,而是在于通過光學壓縮技術解決長文本處理中的計算效率問題。換句話就是說,現在大模型token消耗成本隨著輸入的文字增長而增長。如果把需要消耗的token固定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無論你輸入多少文字,總的計算成本就是可控的。因此,DeepseekOCR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思考視角:把輸入的文字,全部限定在一張圖片上,來達到...
2025-11-06 07:40:23 802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當一個AIAgent完成一次任務平均要調用50次工具,海量工具結果不斷涌入上下文窗口時,LLM的性能會不可避免地遭遇滑鐵盧。Chroma的“上下文衰減”研究與Anthropic提出的“注意力預算耗盡”理論,都印證了這一痛點。Manus作為當下熱門的通用消費級AIAgent,其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官Yichao“Peak”Ji在webinar中,首次系統拆解了Manus的上下文工程核心邏輯。以下是我整理出了這份能直接復用的實踐指南。一、為什么上下文工程是AIAg...
2025-10-23 07:52:56 1495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本次分享一種名為RAKG(DocumentlevelRetrievalAugmentedKnowledgeGraphConstruction)的框架,旨在解決傳統知識圖譜構建(KGC)方法在文檔級知識圖譜構建中的局限性。一、GraphRAG的局限性傳統KGC方法主要依賴于專家系統和基于規則的模式匹配,雖然能夠保證一定的知識準確性,但面臨高昂的人力成本和較差的可擴展性。隨著深度學習的發展,基于神經網絡的端到端構建方法顯著提高了關系抽取的效率。然而,這些方法大多依賴于復雜...
2025-10-23 07:52:31 1410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NanonetsOCR2以Qwen2.5VL3B型號作為視覺語言模型(VLM)的基礎模型,為了訓練新的視覺語言模型(VLM)以進行高精度光學字符識別(OCR),匯集了超過300萬頁的數據集。該數據集包含廣泛的文檔類型,包括研究論文、財務報告、法律合同、醫療記錄、稅表、收據和發票。它還包括包含嵌入圖像、繪圖、方程式、簽名、水印、復選框和復雜表。此外,還納入了流程圖、組織結構圖、手寫材料和多語言文檔,以確保全面覆蓋現實世界的文檔變體...
2025-10-23 07:52:12 1062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在AI創業圈,有一個殘酷的現實被反復驗證:95%的AI智能體(AIAgents)在生產環境中難逃失敗命運。2025年10月,一場在舊金山舉辦的“BeyondthePrompt”技術論壇上,來自Uber、WisdomAI、EvenUp等企業的工程師與機器學習負責人,共同揭開了AI智能體落地難的核心癥結。這場吸引600+創業者、工程師參與的論壇,沒有重復老生常談的提示詞工程技巧,而是直指AI落地的“冰山之下”——那些支撐智能體穩定運行的上下文工程、推理架構、...
2025-10-23 07:51:23 1198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在大語言模型(LLM)推理場景中,KVCache(鍵值緩存)是平衡性能與成本的核心技術之一。它通過緩存Transformer層中注意力機制的鍵(Key)和值(Value)矩陣,避免重復計算,將推理速度提升數倍甚至數十倍。然而,在生產環境中,單純的KVCache實現往往面臨內存溢出、資源利用率低、動態負載適配難等問題。本文將聚焦KVCache在生產環境中的三大關鍵戰術——分頁(Paging)、固定(Pinning)與復用(Reuse),結合技術原理、工程實...
2025-09-26 00:32:30 2144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Google這篇論文提出了一個名為LearnYourWay的AI增強型教科書系統,通過生成式AI(GenAI)解決傳統教科書無法適應不同學習者的知識水平、興趣和學習風格的問題。其核心貢獻在于:提出了一個兩階段AI生成框架:文本個性化(Personalization):根據學習者的年級水平和個人興趣重寫原始教材。內容多模態化(Multirepresentation):將個性化后的文本轉換為多種學習形式,如幻燈片、音頻課程、思維導圖等。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學習體驗:系...
2025-09-26 00:29:52 2715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光學字符識別(OCR)任務誕生以來,經歷了“模式匹配→統計學習→深度卷積→視覺語言大模型”四次范式遷移。自2023年chatgpt爆火以后,以GPT4、QwenVL為代表的百億級視覺語言大模型(VLM)將OCR推向了新的高度:不再是簡單的“拍圖識字”,而是成為RAG(檢索增強生成)與LLM預訓練語料構建的“知識入口”。然而,工業界落地時,依然存在三大矛盾:(1)精度與參數量的矛盾:VLMs在古籍、手寫、多語種場景下仍會出現漏檢、錯序、...
2025-09-26 00:25:40 2515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一、半結構化的痛點在真實業務中,80%以上的“表格”并非標準的關系型二維表,而是帶有合并單元格、層級標題、嵌套子表、行列交叉說明的半結構化表格。布局五花八門、結構復雜多變,讓自動化數據處理變得異常困難。典型場景包括:醫院EMR里的檢驗報告單券商PDF年報里的財務報表Excel里的項目進度橫道圖電商后臺的訂單匯總表這些表格無法用固定schema建模,卻承載了高價值知識。過去,只能依賴業務專家“肉眼”檢索,耗時且易錯...
2025-09-16 07:32:18 4432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一、RAG一些棘手的問題檢索增強生成(RAG)通過把外部知識以“拼接文檔”形式喂給大模型,在多輪對話、開放域問答、Agent等場景取得顯著效果。然而,該范式帶來兩個問題:延遲爆炸:輸入長度驟增,首詞延遲(TTFT)與KVCache顯存隨token數線性乃至二次方增長。信息稀疏:檢索返回的幾十篇文檔里,僅極少數片段與當前query真正相關;其余token對生成幾乎無貢獻,卻仍要參與全部注意力計算。有一些緩解手段,但是效果有限。例如:...
2025-09-16 07:25:18 3080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一、項目定位與核心價值HybridSchemaGuidedReasoning(SGR)是一個革命性的AI研究智能體框架,它通過獨創的「兩階段推理執行架構」和「持久化上下文記憶系統」,解決了當前AI助手在復雜研究任務中的三大核心痛點:推理黑箱化、上下文遺忘癥、工具調用僵化。該項目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問答機器人,而是一個完整的「AI研究操作系統」,它具備:認知透明性:每個決策都有完整的思維鏈可追溯記憶持續性:跨會話保存用戶交互歷史與研...
2025-09-03 00:12:23 1820瀏覽 1點贊 0回復 1收藏
大型語言模型(LLM)目前在聊天機器人、編碼助手、問題解答、創意寫作等等應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每個查詢到達LLM之前沒有記憶的,固定上下文窗口(contextwindows),意味著他們無法在長時間的對話或多會話任務中積累持久的知識,并且很難推理復雜的歷史。最近的解決方案,如檢索增強生成(RAG),將過去的信息附加到提示中,但這通常會導致嘈雜的,未經過濾的上下文,用太多無關的細節或缺失的關鍵事實淹沒模型MemoryR1框架...
2025-09-03 00:11:15 1950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檢索增強生成系統(RAG)正從早期“檢索+生成”的簡單拼接,走向融合自適應知識組織、多輪推理、動態檢索的復雜知識系統(典型代表如DeepResearch、Searcho1)。但這種復雜度的提升,使開發者在方法復現、快速迭代新想法時,面臨著高昂的工程實現成本。基于ModelContextProtocol(MCP)架構設計的RAG框架。這一設計讓科研人員只需編寫YAML文件,就可以直接聲明串行、循環、條件分支等復雜邏輯,從而以極低的代碼量快速實現多階段...
2025-09-03 00:10:00 2103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今天看到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產品,基于大語言模型(LargeLanguageModel,LLM)和RAG(RetrievalAugmentedGeneration,檢索增強生成)的結構化數據問答系統。其實就是根據prompt給定的schema數據結構,將查詢轉化成SQL語句,再去數據庫里執行查詢,然后生成數據圖表及分析。比較新穎的是后面的看板用法:在獲得基礎圖表結果后,支持進一步分析、解釋、驗證以及預測,把多個問答對話構建成一個數據看板.從產品體驗上,感覺非常驚艷...
2025-08-21 09:26:13 2187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復雜科學文獻中數學公式識別的問題,對于科學文獻的智能化分析至關重要,但現有的特定任務模型和通用視覺語言模型在處理公式結構多樣性、復雜性和現實變化時仍存在不足。一、當前方案的局限性依賴特定任務模型:大多數現有公式識別方法依賴于為特定任務設計的模型架構,這些模型在新任務中需要重新設計架構,缺乏通用性。復雜性和多樣性不足:現有數據集和方法主要關注結構簡單、符號種類有限的公式,而忽略了多學科、高度復雜...
2025-08-12 06:27:59 1383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
1.為什么傳統RAG不夠用了?圖1傳統RAG只能返回靜態網頁,而TURA可以實時調用攜程API查詢機票痛點:現有檢索增強生成(RAG)系統只能讀取已索引的靜態網頁,無法回答“下周從北京到上海的最低票價是多少”這類需要實時數據的問題。需求:用戶希望一次對話就能完成查票、訂酒店、看天氣、規劃路線等多件事。2.TURA登場:三階段“工具人”架構圖2TURA三階段框架總覽:檢索→規劃→執行TURA(ToolAugmentedUnifiedRetrievalAgent)...
2025-08-12 06:23:32 3686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