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產教融合新局面!博大數據與寧夏大學共建先進算力與算法聯合實驗室
產教融合筑算力基石,硬核科技賦能西部高等教育新生態。11月12日,教育部寧夏高等研究院校企聯合創新平臺簽約暨授牌儀式在寧夏大學隆重舉行。博大數據作為13家簽約企業之一,與寧夏大學共建“先進算力與算法聯合實驗室”。
此次合作標志著博大數據在西北地區產教融合戰略的進一步深化,是博大數據響應國家“東數西算”戰略、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

寧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彭志科(左)與博大數據副總裁劉晉共同揭牌
踐行產教融合使命,共筑西部算力新高地
教育部寧夏高等研究院是2023年12月啟動建設的全國首個以省區命名的高等研究院,采用創新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秉持“市場主導、政府主推、院校主研、企業主用”運行原則,研究院通過“項目-學科-高校-團隊-導師-學生”六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確保培養的人才“企業用得上”、產出的科研成果“企業用得好”。
此次成立的校企聯合創新平臺,將深度整合高校人才優勢與企業市場資源,打破理論與實踐壁壘,搭建高效的產學研用協同合作橋梁。通過這一平臺,寧夏將充分發揮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優勢和企業的市場優勢,搭建起高效的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形成“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
作為產教融合的積極踐行者,博大數據充分發揮在算力基礎設施領域的優勢,與寧夏大學聯合創建“先進算力與算法聯合實驗室”,通過提供領先的智算支持,助力打造西部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依托在綠色算力領域的技術積累,推動研究院實現低碳可持續發展,契合國家“雙碳”戰略;同時,發揮連接產業與教育的橋梁作用,將企業真實需求轉化為科研課題,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助力寧夏打造中國算力之都。

寧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車進(左)與博大數據副總裁劉晉簽署合作協議
教育鏈對接產業鏈,人才流驅動創新流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人才培養,教育為基。博大數據深諳“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時代命題,多年來持續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徑,已與多所高校及機構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逐步構建起“實體化運行+項目化驅動+數字化賦能”的產教融合創新體系,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模式。
在深圳前海智算中心,博大數據與中山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合作共建“現場教學基地”,通過課程共研、實訓共建、跨區域參訪等多種形式,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為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實戰型技術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博大數據進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在“2025全國高校走進信詢企業研學——深圳站(人工智能專場)”活動中,博大數據與來自全國近百所高校的計算機、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及教師代表共話AI發展趨勢,展示前沿算力基礎設施成果,有效促進了產教之間的理念交融與資源對接。
此外,博大數據還接待了哈爾濱工程大學深圳校友企業聯盟代表團的實地參訪。近二十家來自相關領域的校友企業代表齊聚前海智算中心,與公司高管就技術演進、產業協同與人才共育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進一步強化了產學研聯動的生態紐帶。
隨著“先進算力與算法聯合實驗室”的正式啟動,博大數據在西北地區的產教融合戰略布局邁出關鍵一步。此次合作將推動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從“企業出題、學校答題”到“共同出題、協同解題”的深度轉型,為寧夏地區高等教育質量提升與產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一幅以技術創新為筆、以產業需求為墨的智算發展畫卷,正在寧夏這片充滿潛力的土地上徐徐展開。
展望未來,博大數據將繼續攜手寧夏大學等戰略合作伙伴,依托領先的技術實力、卓越的服務品質與專業的解決方案,全面賦能各行各業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共同擘畫智能時代的嶄新圖景,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