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的規則,正在被悄悄改寫!
這幾年,AI 正在悄悄改變前端生態。
以前我們討論框架,總繞不開“React、Vue 誰更香”;而現在,AI 工具已經在用它們的選擇,默默投了票。
無論是 v0.dev、Bolt.new、Lovable 這些 Vibe Coding 工具,還是 Cursor、Claude Code、Codex 等 AI 編程工具,它們在生成代碼時,幾乎默認都指向同一個方向:
React + TypeScript + Tailwind CSS + Vite(或 Next.js)。
這套組合,已經成了現代前端的“母語”——它不只是默認,更是趨勢。
不是我們選的,是趨勢選的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整個前端圈,早就形成了一套“默認模板”。不是哪家工具偏愛 React,也不是誰拍腦袋決定用 Vite,而是開發者、腳手架、開源項目,在長期打磨里,把這些組合調到了最舒服的狀態。
生態成熟、文檔齊全、示例豐富、社區活躍——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新工具在出現時,自然就沿用了這套“最不容易踩坑”的搭配。
React 有體量,TypeScript 給人安全感,Tailwind 提升效率,Vite 帶來速度;它們放一起,幾乎是當代前端最默契的一套語言。
AI 的默認棧 → 行業的方向感
當越來越多工具默認生成 React + TS + Tailwind 的結構時,其實是在釋放一個信號:
未來的前端不再糾結“選什么框架”,而是“在主流棧上迅速產出”。
這套默認棧正在把整個行業的體驗統一起來:
?組件化架構(React)
?強類型保障(TypeScript)
?原子化樣式(Tailwind)
?極速構建體驗(Vite)
前端的選擇變少了,但工程體驗變得一致了。
過去我們關注“框架哲學”,現在更看重“做得快不快、穩不穩”。
這不是單一化,是成熟
有人擔心:“這樣會不會讓前端變得單調?”
事實上,恰好相反——這說明生態已經成熟。
當一種體系被反復選擇,意味著它夠穩定、夠通用、團隊協作成本低。
React + TypeScript + Tailwind + Vite 就像前端世界的“公制單位”:
大家都懂,也能直接接上。
有了這套共識,工具才能放心自動生成代碼,而我們也進入了一個“默認能協作”的時代。
人寫創意,工具寫樣板
有意思的是,這套默認棧讓分工更清晰了:
?工具負責:腳手架、頁面、樣式、邏輯、交互
?開發者負責:體驗、創意
當所有工具都“說得懂” React + TS,我們和它溝通時就像在用同一門語言。
未來的前端,更像樂高
AI 沒有改變前端的本質,它只是把復雜的工序變成了標準積木。
而這些積木的名字,是:React、TypeScript、Tailwind、Vite。
未來我們寫前端,也許不再從零開始,而是從一句話:“幫我做一個后臺系統”。
接下來的事,工具都能理解。
這不是偶然,而是演化的結果。
當趨勢選定了棧,我們要做的,是學會用它的語言,去構建新的前端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