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的浪潮里,真正的開拓者總能在風向初起時便感知未來。
徐慶,一位從建筑系跨入到代碼世界的開發者,正是這樣的先行者。當許多人還在觀望時,他便察覺到萬物互聯的風口,并將個人職業的新航向,堅定地指向了“鴻蒙”這片廣闊的海域。
從建筑生到技術專家,從安卓老兵到鴻蒙先鋒,他的轉型并非一時沖動,而是一場關于熱愛、遠見與成長的漫長奔赴。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看這位“跨界者”如何與鴻蒙結緣,并一步步從普通開發者成長為鴻蒙生態建設者。

跨界出擊:一位建筑生與鴻蒙結緣
很難想象建筑學和編程會產生怎樣的關系,也很難想象一位建筑生如何跨界成為一名技術專家。這些問題似乎都能在徐慶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我大學所學的專業是建筑學,但我對圖紙沒有任何興趣,”徐慶坦誠的分享著,“后來在親戚的影響下,對編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2014年畢業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徐慶畫了一年的圖紙。這一年時間也讓他清晰地認識到,眼前的這份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徐慶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建筑行業,從零開始學編程。"
2015年伊始,徐慶辭職回到老家開始埋頭苦學編程知識。"那段時間很煎熬,但也很充實。每天對著電腦敲代碼,從最基礎的語法學起,一步步積累開發經驗,"徐慶如是說。
2016年,憑借自學積累的能力,徐慶成功找到了一份實習工作,正式開啟程序員的職業生涯,主攻安卓開發,一做就是4年的時間。
而徐慶與華為鴻蒙的結緣要從2020年說起。這一年,徐慶的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變動,他跳槽到一家規模較大的公司,開始利用業余時間系統學習鴻蒙開發。"最開始只是研究官方文檔、寫技術博客。直到華為鴻蒙宣布不再兼容安卓/iOS后,我才真正投入到項目開發中,"在分享與鴻蒙結緣時,徐慶顯得異常興奮。
被問及原因時,他發自內心的說道:“首先是技術層面的吸引,當時我就意識到了萬物互聯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恰好華為鴻蒙發布了分布式的架構;其次是職業發展考量,那時我已經27歲了,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
"其實當時鴻蒙還不是很成熟,但畢竟它是中國獨立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我非常看好它的發展前景,"對于偏愛技術研究的徐慶來說,這無疑是個利好的選擇。
實戰攻堅: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2020年到新公司履新后,公司業務開始調整。為了搶占鴻蒙市場,公司決定開發"秦皇漢武"游戲的鴻蒙版本。這個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全公司唯一一位懂鴻蒙開發的徐慶肩上。
"公司很早就想布局鴻蒙市場,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開發人員。"徐慶回憶道,"當時團隊只有我一個人懂鴻蒙開發,時間緊任務重,而且最大的挑戰是:鴻蒙不再兼容安卓,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重新開發SDK。"
在接下來的開發中,徐慶遇到的困難遠比想象中復雜,涉及測試、上架、打包發布等問題,但他認為最大的難關出現在接入內購和授權登錄兩個核心模塊上。其中,接入內購環節,經常遇到各種支付問題,諸如漏單、補單、支付不到賬等;授權登錄則需要解決授權后,怎么和服務器校驗,校驗后如何讓用戶登錄操作等問題。
"這些是直接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功能,一點差錯都不能有。"徐慶說,"有時候用戶支付到一半退出,就會出現漏單的情況;還有授權登錄后的服務器校驗,也都需要精細處理。"
面對這些棘手問題,徐慶采取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我自己深入研究官方文檔,在技術社區里和同行交流經驗;另一方面,華為官方給予了大力支持,專門建立了微信對接群,問題反饋很及時,通常當天就能得到回復。"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徐慶用了不到兩周時間就完成了所有SDK的開發,整個項目從立項到上架也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目前下載量已達上萬+,雖然比不上行業巨頭,但我們成功覆蓋了華為的高端用戶群體,為公司搶占鴻蒙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徐慶驕傲地說道。
除了公司的商業項目,徐慶還會利用業余時間參與個人項目開發,水印相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在這個項目里,我主要擔任技術顧問的角色。"徐慶向51CTO介紹,"這個團隊只有一個人,他以前做iOS開發,對鴻蒙不太熟悉,我負責幫他解決各種技術難題。"
從UI自適應、路由跳轉到打包簽名、特殊權限申請,徐慶為這個項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持。"有時候直接給他提供代碼片段,有時候幫他梳理實現思路。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去請教官方技術人員,每次他們的反饋都非常及時。"
目前,這款水印相機APP已經完成70%的開發工作,正在做上架前的最后準備。"徐慶充滿期待地說。
生態破圈:從“碼代碼”到“布道者”
從2020年至今,徐慶見證了鴻蒙生態的每個高光時刻。同時,歷經多個項目的打磨,不僅讓徐慶在技術層面愈發精進,更讓他從最初獨自攻堅的項目開發者,成長為鴻蒙生態"布道者"。
如今,徐慶對鴻蒙生態的優勢有了獨到而深刻的體會。他表示:首先,文檔全部是中文的,易上手,降低了學習門檻;其次,鴻蒙開發采用的ArkTS語言,融合了Java的優點,特別是聲明式的開發方式極大地提高了開發效率,降低了開發成本。再者,華為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持,比如,當我們需要調用相機、相冊或者使用藍牙功能時,遇到問題反饋后通常很快就能得到解決方案。"
然而,最讓徐慶感慨的是華為鴻蒙讓他有了質的變化,對于他來說,這遠遠超出了單純的技能提升。
“加入鴻蒙生態后,我最大的收獲是通過技術沙龍,開發者大會等活動,結識了很多知名開發者與官方專家,此外還讓我成功跳出了 “純編碼” 圈子,掌握最前沿的技術動態,”徐慶的言語中充滿著感激之情。
在這個過程中,徐慶毫無吝嗇地分享自己的所知所學,他經常在B站上分享視頻教程,在博客上分享技術文章,還在深圳帶教了3個培訓班。“最讓我驕傲的是,有個學員學完后不僅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后來也成為了講師,拿到了官方的各種激勵。這種技術傳承的感覺,比完成任何一個項目都有成就感。”說到這時,徐慶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當然,正如徐慶所言,最初是因為職業發展進入鴻蒙生態,如今,鴻蒙開發無疑成為了他的核心競爭力。
"官方會有各種激勵計劃,培訓授課也有收入,再加上項目實踐的收益,這些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徐慶分析道,"更重要的是根據項目需求,我現在可以在安卓和鴻蒙開發之間靈活切換,職業道路越走越寬了。"徐慶總結道。
成長心法:給鴻蒙開發新手的進階攻略
正所謂“獨行快,眾行遠”,鴻蒙生態的繁榮需要更多開發者的力量。
基于多年的實戰經驗,徐慶為鴻蒙新手開發者總結出了一套實用的"成長心法"。他強調,"AI確實能提高效率,前提必須建立在扎實的基礎上。我見過太多人因為過度依賴AI,導致代碼寫得亂七八糟,最后要花更多時間去修復。"
同時,他還建議初學者要腳踏實地:"官方提供的文檔和教程是非常好的學習資源。先要把這些基礎內容吃透,比到處找捷徑要靠譜得多。"
對此,徐慶還分享了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不要貪大,前期可以多做一些小的功能模塊,比如,今天做拍照功能,明天做瀑布流界面,后天完成文件下載。每個小功能都可以寫成技術博客分享出來,這樣既能保持學習動力,又能通過分享獲得反饋。"
"最重要的是要主動融入鴻蒙生態。"徐慶說,"多參加官方組織的活動,比如技術沙龍、創新賽,這樣不僅能解決開發難題,還能發現新的機會。"
展望鴻蒙生態的未來,徐慶充滿信心:"當前鴻蒙生態正處于快速成長期,對開發者的需求持續增長。對于傳統移動開發者,這是轉型機遇,也是新人入局的絕佳時機。"
他最后倡議道,"在這個充滿可能性的舞臺上,每個開發者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讓我們一起與鴻蒙生態共同成長,共創萬物互聯的美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