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AI融合創新發展論壇在京舉辦,“移動AI產業推進方陣”正式成立
9月25日,移動AI融合創新發展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依托于IMT-2020(5G)推進組和IMT-2030(6G)推進組,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聯合產業界多家領軍企業共同發起的“移動AI產業推進方陣”正式宣布成立。該方陣首批成員共22家,包括信通院、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與科研機構,以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華為、聯發科、小米、智譜等企業。
這一關鍵舉措標志著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發展進入通智融合創新、生態共建的新階段,進一步落實黨中央提出的“鞏固提升信息通信業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和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的國家戰略。
本次論壇邀請到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領導出席并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作主題報告,華為和中國移動等企業代表發表演講,聚焦移動 AI 發展趨勢,共同探討移動通信與AI融合創新的發展路徑與未來機遇。

依托我國移動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優勢,消費AI應用場景日益豐富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技術領先、規模最大的移動5G網絡。截至今年7月底,5G 基站達到459.8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11.37億戶,智能算力規模達到788EFlops,展現出基礎設施強、產業體系全的優勢。
與此同時,消費級AI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熱潮,呈現AI應用和終端“雙輪驅動”的局面。截至今年6月,移動端AI應用月活用戶規模達6.8億,占全網移動端用戶比例超過50%,其中DeepSeek,豆包等多款端側App月活用戶數破億。消費級AI新終端表現同樣亮眼,IDC預測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達到1,451.8萬臺。在移動通信網絡的有力加持下,消費AI正在快速融入人們的生活。
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是移動AI規模應用的關鍵抓手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召開座談會,部署下一步行動,明確要求“促進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近年來,我國信息通信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日益凸顯,為加快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
國務院近日發布的《關于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涌現一批新基礎設施、新技術體系、新產業生態、新就業崗位等,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使全體人民共享人工智能發展成果,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90%。
5G移動網絡憑借其廣覆蓋,一跳入網,云網邊端協同等優勢,使能移動AI應用快速大范圍普及。然而,當前移動AI在實現上述目標的過程中面臨著多重技術挑戰:端側設備向智能化演進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算力不足、電池容量有限的問題;難以支撐AI大模型本地部署;AI新終端在實時交互上具有低時延需求,而WiFi接入方案無法滿足這一需求;云端 AI 推理則因用戶數據上傳帶來隱私安全風險等問題。這些矛盾制約著移動AI應用規模落地。
圍繞移動網絡,新型終端,高階AI應用三大方向協同推進,共贏移動AI時代
為應對當前移動AI發展面臨的共性挑戰,“移動AI產業推進方陣”應運而生。該方陣聚焦三大方向發力:一是加快移動網絡基礎設施端管邊云協同,提供大容量上行,低時延高并發高可靠的能力,做強通智融合,夯實移動 AI 的網絡底座;二是加速打造新型智能終端低功耗、低時延通信能力,發展新型移動AI終端生態,提供極致用戶體驗;三是推進高階AI應用如多模態數據通信等在移動終端的普及。通過這三方面的協同發力,最終實現移動 AI 生態的繁榮發展。
同時,緊密依托 IMT-2020(5G)推進組和IMT-2030(6G)推進組,組織產學研用的力量,充分利用“移動AI產業推進方陣”,向國內外標準化組織,如3GPP,CCSA提交移動 AI 相關產業訴求,促進技術方案快速商用落地;以及,向政府主管部門提交移動 AI 產業發展建議。
下一步“移動 AI 產業推進方陣”成員將聯合發布相關研究報告,涵蓋隱私保護,協同推理,實時視覺主動交互等多種創新解決方案和案例。
移動 AI 產業推進方陣的成立,進一步鞏固提升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的領先地位和落實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移動通信產業和AI兩大產業雙向奔赴,共同發展,共贏移動AI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