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倦了追逐 JavaScript 框架?這就是我停止的原因
只要在前端領域待過一周,熟悉的輪回大概率都經歷過:某個“全新”框架高喊更快、更簡潔、零樣板;開發者一擁而上,博客與推文鋪天蓋地;熱度回落后,下一位“救世主”登場。
經歷一圈之后,結論逐漸清晰:頻繁切換框架并不會讓交付更快或代碼更好,反而拖慢了節奏。與其到處“追新”,不如回到不變的底層能力。
下文將拆解“為何盲追常常適得其反”,以及打磨基礎如何更有效、更長久。
框架的“熱度循環”(想必不陌生)
- 新框架發布:口號是“更快、更輕、更干凈”。
- 全網沸騰:時間線刷屏、教程暴增、FOMO 情緒上頭。
- 真實落地滯后:大多數團隊不可能一夜遷移。
- 光環褪去:Bug 暴露、復雜度回流、邊角料變多。
- 重復循環:另一個工具承諾“更美好的未來”。
Vue 曾被寄望“取代 React”;Svelte 一度被視為“終結者”;如今 Solid 與 Qwik 又成了焦點。與此同時,React / Angular 仍是業界主力,而 jQuery 依舊靜悄悄地支撐著相當比例的網站。
關鍵問題不妨直面:每次切換,到底獲得了什么?
頻繁“換棧”=用不同語法重造同一輪子
幾乎每次擁抱新框架,都會把相同功能用另一套語法重寫一遍。例如一個最簡單的計數器:
React
import { useState } from 'react';
function Counter() {
const [count, setCount] = useState(0);
return (
<button onClick={() => setCount(count + 1)}>
Clicked {count} times
</button>
);
}Vue(Options API)
<div id="app">
<button @click="count++">Clicked {{ count }} times</button>
</div>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count: 0 }
});
</script>Svelte
<script>
let count = 0;
</script>
<button on:click={() => count += 1}>
Clicked {count} times
</button>行為一致:點擊按鈕,計數 +1。代價相同:學習新語法、配置新工具、踩新坑。產出一致:得到同一個結果。 —— 這大段時間并非用于交付,而是用于再學習。
沒有完美框架,只有不同權衡
- React:生態龐大;渲染模式多樣但樣板與心智負擔不小。
- Vue:上手友好;但對自身約定依賴更深。
- Svelte:書寫優雅、響應自然;需要構建鏈,長期成熟度仍在積累。
- Solid JS:性能亮眼;社區與工具鏈相對有限。
- Angular:一體化強框架;對小項目偏重,上手曲線更陡。
從 A 切到 B,往往不是“升級”,而是用新的問題替換舊的問題。
基礎從不過時
要寫出更好的代碼、交付更成熟的產品、提升工程上限,抓住那些不變的東西更關鍵:
- JavaScript / TypeScript 核心能力
- DOM 與瀏覽器運行時機制
- HTML / CSS 與可訪問性
- 架構抽象與模塊化
- 調試、測試與性能優化
底層功力越扎實,任何框架的上手都更快、邊際收益更高——并且對框架的依賴更低。
一個“趣聞”:jQuery 按現代標準或許“過時”,但仍活躍在數以百萬計的網站上;因為平臺基本面可靠。
Web Components:并不一定需要框架
想要可復用的 UI 組件,不一定非得依賴框架。來看原生平臺的一個等價示例(計數器):
class MyCounter extends HTMLElement {
constructor() {
super();
this.count = 0;
this.attachShadow({ mode: 'open' });
this.button = document.createElement('button');
this._updateButton();
this.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 => {
this.count++;
this._updateButton();
});
this.shadowRoot.appendChild(this.button);
}
_updateButton() {
this.button.textContent = `Clicked ${this.count} times`;
}
}
customElements.define('my-counter', MyCounter);HTML 中直接使用:
<my-counter></my-counter>無需框架、無需構建,直接依托瀏覽器原生特性即可運行。
更穩健的學習與選型方式
- 先磨基本功,而非逢新必追;
- 按問題選工具,不按熱度選圖標;
- 做真實項目,而非五種版本的 Todo;
- 保持好奇心,但把“大賭注”留給經驗證的棧;
- 新框架可作為試驗田(Side Project / 夜間實驗),團隊主線用穩定成熟的方案。
這不是“抱舊”,而是把當下的生產力放在第一位;同時,團隊協作、知識傳遞與可維護性,將因此受益。
最后:別自我焦慮——并沒有“落后”
沒有用上“NewFramework.js”,并不意味著“跟不上時代”。 堅持有效的工具并非頑固;避免無意義重寫也不是偷懶——而是專注。
框架此起彼伏、你方唱罷我登場;而 JavaScript / DOM / CSS / 清晰架構 這些根基,一直在、也一直會被需要。 繼續學習、持續實踐、謹防熱度綁架節奏——這才是持續前進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