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活動分子與僵尸網絡推高 DDoS 攻擊浪潮:2025 年七月網絡攻擊態勢分析
NETSCOUT最新分析報告顯示,2025年7月期間,由僵尸網絡驅動的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呈現急劇上升趨勢,每日攻擊事件數以千計,且存在明顯的黑客活動分子參與跡象。

攻擊規模與特征
報告指出:"7月份由僵尸網絡驅動的DDoS活動持續處于高位,在美國假日期間出現壓力峰值,同時商品化僵尸網絡的自動化攻擊仍在繼續。"當月NETSCOUT共觀測到超過2萬起DDoS攻擊事件,日均超過600起。7月3日單日攻擊量突破1100起,較月平均水平高出約71%。
攻擊手法呈現以下特征:
- TCP SYN洪泛攻擊最為突出,近3000起
- 多向量復合攻擊日益復雜,結合TCP、DNS和放大技術
- 攻擊目標同時消耗設備狀態和帶寬資源
黑客組織活動分析
黑客組織NoName057(16)再次成為主要威脅來源。該組織宣稱對200多起攻擊負責,占7月份700余起黑客活動分子相關事件的顯著比例。其攻擊模式與觀測到的流量特征高度吻合,包括:
- HTTP/2 POST洪泛
- TCP ACK洪泛
- TCP SYN洪泛
攻擊活動主要針對政府機構、交通網絡和金融服務部門,采用快速向量輪換策略,單次攻擊可持續數分鐘。NETSCOUT強調:"雖然某些組織傾向于夸大其活動,在網站因無關原因下線時邀功,但NoName057(16)的聲明往往與可觀測的攻擊活動相符。"
其他活躍的黑客組織包括Keymous+、TEAM FEARLESS、Dark Storm Team和Z-ALLIANCE,但其攻擊規模相對較小。
基礎設施與攻擊向量
報告發現網絡基礎設施持續承壓:"TCP 80和443端口是最常見的組合,出現在900多起獨立攻擊中,反映出面向網絡的基礎設施面臨持續壓力。"攻擊者還持續利用VPN相關端口(500和4500),表明其對破壞遠程訪問服務的持續興趣。
在UDP協議方面,443、80和53端口成為主要目標,凸顯加密流量和DNS服務的濫用問題。
地理分布與設備漏洞
地理分析顯示:
- 蒙古是最大單一攻擊來源國,發起超1000次攻擊
- 攻擊主要來自受感染的IoT設備和路由器
- 毛里求斯與南非是最常見的跨國攻擊組合,涉及100余起協同攻擊
攻擊者主要利用存在多年的設備漏洞,包括:
- CVE-2015-2051(D-Link路由器)
- CVE-2017-17215(華為HG532路由器)
- CVE-2017-16894
NETSCOUT指出:"盡管這些漏洞已存在多年,但由于設備未打補丁、默認憑證薄弱以及安全措施不足,它們仍然有效。"Mirai變種繼續通過Telnet暴力破解和默認憑證利用推動僵尸網絡擴張,7月份還觀察到針對VStarcam C7824WIP攝像頭和Actiontec C1000A路由器的攻擊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