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的完美風暴正在逼近,大多數開發者還沒意識到

每一次搭建新的 Vue 項目時,那種“哪里不對勁”的感覺正在變得愈發明顯。項目啟動、依賴安裝、配置文件的堆疊……一切都顯得沉重、冗雜,與最初接觸 Vue 時的那種優雅、輕盈,形成了鮮明對比。
那種令人疲憊的開發體驗,已經不是個例。
框架倦怠,正在悄然擴散
如今的 Vue 項目,不再是“安裝 Vue 就能開始”的簡單游戲。反而成了配置地獄的代名詞:
npm install vue vue-router pinia vite tailwind autoprefixer sass typescript vitest eslint prettier ...明明只是做一個頁面級的計數器,卻要引入十幾個依賴;一個表單校驗,也動不動就要封裝成組件、調狀態管理、掛監聽。
Vue 本身并沒有錯,它仍是構建復雜前端應用的優秀框架。但問題出在「條件反射」式地依賴框架思維。
框架反射弧:一切都要組件化,一切都得響應式?
- 想加個 Tab 交互?——引入 Vue。
- 想綁定個下拉菜單?——還是 Vue。
- 想實現個滾動監聽?——Vue+第三方指令。
這種開發習慣并非出自技術需求,而是來源于“工具熟練度帶來的慣性”。
Web 開發原本存在一條完整的光譜,從純靜態 HTML 到復雜 SPA 框架應有盡有。但如今,大多數開發者忽視了中間地帶,直接將 Vue 作為唯一選項。
Vue 帶來了什么,又丟失了什么?
收獲巨大:
響應式系統消滅了手動 DOM 更新 , 組件化讓模塊復用成為可能,豐富生態解決了 80% 場景下的需求 , Composition API 優化了邏輯組織方式,Vue 3 的性能提升非常可觀。
但也失去不少:
演進式增強思維逐漸淡出主流 ,對原生 JavaScript 的信心日漸消退 , HTML/CSS 的直接能力退化 , 對簡潔優雅方案的判斷力降低
Vue 并沒有主動剝奪這些東西,是整個前端圈子自發地把所有問題都“框架化”了。
開發者正在逃離復雜化
值得注意的現象正在浮現:
- HTMX 與 Alpine.js 在 GitHub 上快速崛起,因其“無需構建”、“輕量增強”的理念吸引大量關注。
- “Islands Architecture” 正被更多服務端框架采納,以應對 SPA 帶來的性能壓力。
- Web Components 的復興也側面說明:開發者開始反思當前的前端堆棧是否過于臃腫。
換句話說:不是 Vue 不好,而是開發者對“一刀切框架優先”產生了反思。
不容忽視的三個趨勢
1. 框架-問題錯配
Vue 是為復雜應用而生,卻頻繁被用于簡單的頁面腳本增強,這種錯配不僅浪費資源,還降低開發效率。
2. Web 平臺本身變強了
瀏覽器原生模塊、ES 模塊支持、CSS 變量、IntersectionObserver、View Transitions API 等新能力足以應對很多交互需求,沒必要一開始就把框架引入。
3. 工具選擇的覺醒
開發者逐漸開始按需選擇技術棧,而非“拿手就用”。正如 Svelte、Qwik 等新框架的崛起,其核心價值并非打敗 Vue,而是重新定義“適度”。
什么才是“對的問題 + 對的工具”?
- 大型后臺系統:Vue 是利器,組合 API 和狀態管理器能很好地組織復雜邏輯。
- 數據密集交互界面:響應式系統帶來的 UI 自動更新是剛需。
- 簡單頁面交互、內容展示頁:原生 JavaScript、HTMX 或 Web Component 更高效、輕量。
- 臨時業務頁、內容頁增強:用框架是殺雞用牛刀。
開發的喜悅,不應被構建流程和插件地獄掩蓋
重新體驗非框架式開發方式后,不少開發者發現:
沒有構建等待,精準控制每一個功能點,思維清晰,專注功能本身,編程的“快樂感”又回來了
這不是“反框架運動”,而是一次“回歸多元、選擇合適”的思考過程。
總結:不是 Vue 失寵,而是前端思維該進化了
“用 Vue 做復雜系統”從來不是問題。
“所有東西都用 Vue 來做”,才是即將失控的根源。
下一個項目,不妨換個姿勢開始。
- 先想清楚:這個功能真的需要框架嗎?
- 如果只是交互增強,不如試試無構建工具方案。
- 從 HTML 開始,逐步增強,而不是一上來就全家桶伺候。
這一場“完美風暴”,不是 Vue 的錯,而是整個開發圈正在對復雜化傾向的反思。
工具是為人服務的,不是讓人被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