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試水雙版本機型,蘋果要復刻iPhone 6時代的輝煌?
近日,已泄露的iOS 14固件代碼經過黑客的解碼,又曝光出了新的產品:除了原有的4.7英寸的iPhone 9(SE 2)之外,還有一款5.5寸的iPhone。根據推斷,這臺機器很可能就是iPhone 9的Plus版本。

若iPhone 9 Plus確實存在,那么,iPhone 9系列就有了一個全新的定位,它不再和以前一樣,是廉價市場試水的產物,而是蘋果全面進軍“下沉市場”的號角。
如何穩住iPhone的銷量
三年前,iPhone X憑借著四年以來的大更新,成功收割了大片市場,但繼任者Xs和11 Pro的銷量都很慘淡。這兩年iPhone的市場表現已經證明,iPhone X開創的“高價戰略”只是一場“量化寬松”,根本是不可持續的,它已經逐漸威脅到了iPhone的根基。
從總體而言,iPhone的總銷量在iPhone 6的大爆發之后,除了iPhone 7吃到了隔代換機的紅利,逆勢增長了一波之外。剩下的機型,都失去了在初期銷量就“一鳴驚人”的能力。

這一點也可以從蘋果的宣傳口徑看出來,以往蘋果都會在iPhone開賣的首個周末之后公布銷量。iPhone5s和5C是中國第一次首發iPhone,三天達到了900萬,iPhone 6(中國沒有首發)拿到了1000萬,6s(中國首發)則拿到了1300萬銷量。
但從7開始,蘋果就再也沒有公布首周銷量,蘋果稱,首周銷量代表的只是供貨量,而不再是需求。其實也很好理解,5s有指紋識別和中國第一批首發,6是第一個大屏iPhone,6s中國第二次拿到了首發。但iPhone 7的賣點在哪里,蘋果恐怕也不清楚。

更不樂觀的是,和之后的機型相比,iPhone 7的受歡迎程度其實算高的了。iPhone 7的多彩配色、全黑機身、防塵防水、雙揚聲器、雙攝像頭還都算拿得出手,加上正好碰上iPhone 6的換機周期,取得了還不錯的銷量成績(黑色的iPhone 7是小雷認為最好看的iPhone)。
但從iPhone 7之后,蘋果的路線就開始驟然改變,iPhone 8和8 Plus乏善可陳,iPhone X放出了大招但是價格過高,后來秉持著高價路線,也不給人驚喜的Xs又失敗了。縱觀來看,這幾年的iPhone首發,表現最好的反而是X和“比大更大的”Xs Max,但也都沒達到7之前的水平。

盡管對于高價策略,庫克不止一次的表示,比起銷量“單品利潤更加重要”,也說“人們愿意為創新買單”。但銷量的下降,勢必會打擊到開發者開發軟件的積極性,讓他們開始把重心傾斜到安卓平臺,蘋果的生態也會被一點點損耗。
但庫克自然也想到了對應的辦法,iPhone XR和iPhone 11都是庫克針對中等收入人群開發的“性價比”機型,而市場也沒有讓他失望:iPhone XR一經上市,就成為了2019年的最暢銷機型,甚至給了來年的iPhone 11很大的壓力。

iPhone XR在世界范圍內的成功,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 三星的旗艦銷量向來遠比不過蘋果,都是靠低端機銷量取勝。
- 由于美國的施壓,華為在這兩年的歐洲高端市場退潮,美國和日本華為則近乎消失,GMS的缺失更是致命打擊。
- iPhone Xr的上市時間較常規晚了兩個月,直指圣誕季,釋放了消費者因為高價iPhone壓制的購買欲望。
- 在歐美和日本市場,iPhone就是最好用的高端機型(除了三星),不是iPhone XR很強,是因為種種情況下,對手的旗艦機普遍很菜……

例如美國和日本市場,蘋果都占據了50%,而對手除了三星之外,就是LG、聯想、索尼等一系列“發展不均衡”的偏科生。這也側面說明,我國的手機市場,其實是全球最激烈、也是平均水平最高的市場,沒有之一。
蘋果在中國的自救
但在中國市場,庫克的如意算盤打空了,隨著華為等一眾廠商在高端市場上開始發力,進行貼身肉搏,蘋果原先5—6千元的價位被迅速占領。
iPhone XR原本是為了補位, 但6499元的定價直接嚇退了一大批消費者,最終導致了銷量的雪崩。這兩年的高價策略,使得蘋果至少在中國少賣出2000萬臺iPhone。

關于這兩年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雪崩,可以歸結為以下因素:
因為貿易戰等因素,中國正在面臨“消費降級”,經濟處于下行,而美國在政府的積極借債下,維持住了表面景氣,民眾可以承受住更高價格的iPhone。
蘋果在國內的本地化并不徹底,中國特有的國情和本土科技巨頭決定了蘋果生態并不能很順利的開展,Apple Arcade撞上版號限制,騰訊阿里網易已經深耕音樂市場好幾年,Apple Music沒什么優勢(網絡也不好)。
從產品的“性價比”上看,國產手機在三四千價位就可以提供不錯的體驗,而歐美市場在這個價位上的機型屈指可數(一加和小米海外戰略的成功就是如此),iPhone不具有壟斷性地位。
為了挽救XR的銷量,蘋果有史以來第一次拉下了臉,積極地向渠道方面壓價。我們在雙十一見到的“直降1000”,元旦的“跌破5000”,其實背后都是蘋果在調節,而不是簡單的供大于求就能夠解釋的。在2019年Q1財報會議上,庫克也隱晦地表示“針對中國市場,我們采取了更為合適的價格策略”。

盡管降價的手段很粗暴,破壞了iPhone的“不跌傳說”,但效果立竿見影:iPhone銷量在三四季度成功回暖,挽回了一部分損失。庫克也吸取教訓,在7月份表示,針對部分市場,將會以更合適的匯率來計算iPhone價格。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能夠看到11相比于XR,加了雙攝,美國降價了50美元,但在中國則驟降1000人民幣的奇跡了。
除此之外,蘋果天貓官方店也第一次參與了雙十一(盡管只是24期免息分期),一分鐘的交易額就超過了去年全天,十分鐘達到了去年全天的七倍。同時11 Pro的渠道價,也比官方下降了上千元之多,11則更是突破了5000元。

IDC數據顯示,第三季度,蘋果在中國出貨量同比增長5.6%,成為華為之外唯一獲得增長的頭部廠商,而在第四季度,蘋果在中國和世界都迎來了逆勢增長。
但要挽回失去的銷量,蘋果要做的還有很多。
iPhone 9,和Plus
為了改變這幾年的高價策略,在世界范圍內開始反擊,蘋果又一次選擇了“廉價版”。
iPhone 9和硬件規格晚了一代,但只便宜800塊的5C不同,和專注于小眾市場,淘汰邊角料的SE也不一樣。關于它的種種消息表示,這一次,蘋果殺進低價市場的決心是認真的。
參考以前的蘋果產品線,都是當期旗艦承載高位,老旗艦打5000元價位,而兩年前的版本放到了4000元左右,形成了一道相對不那么碎片化,但對消費者極不友好的“價格防線”。


其實從上圖已經可以看出,蘋果已經在嘗試調整以往的價位,iPhone 7和8的美國售價均為499美元,國內售價則相差400元人民幣。
而這次的iPhone 9,根據多方信息猜測,會來到399美元的價位,64GB起售,A13+3GB運存,閹割攝像頭參數,128GB則為449美元,在性價比上全方位超越現在在售的iPhone 8。
這也就意味著,蘋果在面對其他手機廠商的圍追堵截之后,開始壯士斷腕,全力圍攻低端市場。
而Plus機型的出現,使小雷對蘋果戰略的猜測變成了現實:iPhone 9系列,不再是以往蘋果利用邊角料“賺一波情懷就走”,而是實實在在的想要通過廉價機型吸引大量安卓用戶(尤其是中國用戶)換機,并且拔掉從6s—8的“釘子戶”。
縱觀現在的手機市場,5.5英寸以上的機型比比皆是,如果iPhone 9只賣4.7英寸,在如今的銷量可能還不如當初的SE。因為縱觀18、19年的手機尺寸,5.5—7寸以上的機型數量都迎來了爆發,原先我們稱作“巨屏”的5英寸手機數量已經岌岌可危。

當然,iPhone 9 Plus肯定也不是全面屏,但和11以及Galaxy S10相比,iPhone 9 Plus也大不到哪里去,更別提它的價位本來也不是旗艦機型,至少不那么挑剔的歐美用戶肯定是可以接受。

而且,哪怕在中國,iPhone 6s用戶依舊擁有著不小的基數,雷科技曾在去年年底寫過一篇文章《快2020年了,你怎么還在用iPhone 6s?》,里面提到iPhone 6s仍然可以適應近年基本的互聯網需求,甚至是游戲需求。
而縱觀全世界,iPhone的“釘子戶”也不少,去年12月份,iPhone6—7依舊還擁有著33%的市占率。算上iPhone 8的話更是突破了50%,從圖中也可以看出,Plus機型的占有率也并不少。

根據研究機構顯示,幾年前,人們更換iPhone的周期還是2.4年左右,如今已經到了2.9年,這也側面說明了,iPhone近幾年在處理器上的爆發、運存和存儲進行升級、以及iOS 12對老設備友好的特性,都在無形中延長了iPhone的換機周期。
而且,對于iPhone 11的“劉海屏”(Notch Screen)和雙攝,很多人其實并不能接受,那么Plus機型就是保證這些老用戶進行無縫升級的最好辦法。
而且,如今用戶正旗幟鮮明地分為兩派:隨著各大手機廠商的漲價,“輕奢級”被嚴重分化到了旗艦機,部分負擔不起旗艦機的用戶反而叛逃到了更低的價位,蘋果迫切需要一款如同紅米K20的機型,來撐住中端銷量,拓寬用戶。

而考慮到iPhone的銷售周期,這樣的選擇就更為合理了:能買iPhone 9的人,必然不會對手機的“附加”要求過于苛刻,性能到位即可。而A13就是一張性能王牌,可以碾壓同級別的任何機型。
而從財報看來,旗艦iPhone的銷售高峰本來就在圣誕季和春節(Q1季度),蘋果在Q2季度推出一款平價機型,既不會傷害旗艦機的銷量,又能拯救iPhone的淡季,同時阻擊安卓性價比機型上市。

說到最后,讓小雷來預測一下iPhone 9 Plus的售價:64G 499美元,128G 549美元。
國內售價:iPhone 9 64G 3299元(甚至可能會2999)、iPhone 9 128G 3799元、iPhone 9 Plus 64G 4299元、iPhone 9 Plus 128G 4799元(希望是4499)
如果到達了2999元起售,蘋果可以說是完全站住了腳跟(2999能流暢運行《后崩壞書》,驍龍865都很難做到)
蘋果的戰略轉變
小雷作為一名果粉,既認同“為創新而付費”,又對庫克近年來的不斷抬價感到深惡痛絕。要知道,喬布斯時代最喜歡說的就是“affordable”,他能在發布會上爆料出一個又一個令你震驚的功能,但又會用恰到好處的價格來讓消費者覺得不虧。當初iPad一句“499美元”震驚了不知多少用戶。
今年蘋果的降價戰略,不只是要挽回在中國的市場,目前來講還有歐美市場的危機。隨著疫情在歐美的爆發,蘋果今年的銷量重點又回歸到了中國,根據目前的情報,歐美疫情到夏季都沒有可能結束,這對蘋果的打擊可一點也不小。

但無論是主動還是被迫,這兩年的蘋果開始逐步反應過來,開始跳出庫克初期的“奢侈化”怪圈:去掉Macbook的蝶式鍵盤、推出模塊化的Mac Pro、MacBook Air和mini的重新設計、更加“務實”的iPhone 11、以及未來和支付寶的合作,一貫固執的蘋果,很難得的開始反思自己的根基,并積極地加以改進。

相信死忠的果粉,如果沒有重大變故,會一直使用蘋果的產品,但作為消費者,小雷也希望蘋果能夠給出更多物美價廉的選擇。
畢竟,沒人規定創新和性價比是沖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