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數據庫 敗也數據庫 Oracle 如何云渡劫?
一石激起千層浪,繼中國區浩浩蕩蕩的大裁員告一段落之后,甲骨文并未因此收起手中的剪刀。
據Business Insider上周報道稱,在過去幾周和幾個月時間里,甲骨文解雇了西雅圖辦公室的數百名員工(據說有300人),這是甲骨文云團隊裁員計劃的一部分,據說整個公司層面裁員多達數千人。有分析提到,其原因是該公司云計算戰略仍然停滯不前。
要知道,西雅圖辦公室曾一度被視為該公司云計算戰略的未來,該組織還被賦予了重要的使命:利用該城市的云計算人才,使Oracle在云計算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所以,盡管裁員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鑒于此,甲骨文在西雅圖的此次行動依舊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另外,有知情人士表示,此次裁員或與西雅圖辦公司和舊金山灣區的一個類似職能部門(其工作也是基于云基礎設施)之間的內斗有關。據悉,去年在甲骨文工作了22年之久Thomas Kurian正是由于與創始人兼***技術官拉里·埃里森在關于甲骨文云正確方向方面存在爭端才選擇離開并加入谷歌,出任谷歌云CEO。多年以來,甲骨文一直表示要與AWS,微軟Azure和谷歌在云計算基礎設施方面展開競爭,但該公司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目前還沒有取得任何明顯的進展。
盡管甲骨文有理由向西雅圖的云計算人才提供高薪,但它顯然負擔不起在服務器硬件上的巨額投資,而這些硬件是與三大巨頭的計算能力進行競爭的必要支出。Business Insider 指出,甲骨文的灣區和西雅圖云團隊發現他們對于硬件資源的爭奪可能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才能有結果。而今年3月,甲骨文公布第三財季結果顯示,其在硬件方面的支出減少14%。
一邊減少硬件方面的支出,一邊大刀闊斧的裁撤云計算人才,難道甲骨文在經過多年的云計算探索后要戛然而止嗎?但似乎又不是,有消息稱,甲骨文也在大規模高薪招攬AWS,谷歌云等的人才。
一進一出,甲骨文的招數似乎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不過,種種跡象表明,甲骨文在云計算方面全面收縮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成也數據庫,敗也數據庫?
以傳統數據庫起家的甲骨文當之無愧是該領域的老大,更是有著“數據庫中的蘋果”之稱。
曾經,甲骨文的數據庫幾乎是每個公司的標配,特別是在收購了開源數據庫MySQL之后,更是幾乎在專業和普通的數據庫市場都占有了相當大的份額。
而數據庫業務也為甲骨文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使其一躍成為繼微軟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軟件廠商。
不過,隨著云計算的興起,企業紛紛開始了上云的熱潮。而憑借數據庫業務賺的盆滿缽滿的甲骨文剛開始并不屑于這一新興技術,其創始人埃里森甚至嘲諷“云計算?簡直是胡扯。現在的IT行業比時裝界還要追逐潮流與時尚。”
正是埃里森的驕傲自大使得甲骨文在***批云計算轉型浪潮中姍姍來遲。
其實除了創始人自身的原因外,“紅色巨人”之所以遲遲不進行云計算轉型,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對眼前盈利的不舍,畢竟已經含在嘴里的肥肉,誰愿意吐出來呢?!
在本月初甲骨文的中國區裁員事件中,就有一名接近甲骨文的業內資深人士對AI財經社表示“傳統IT企業甲骨文過于顧及到當前利潤,如果把數據庫這一最容易賺錢的業務變成云服務,說直白一點,收錢就慢了。”過去5年,甲骨文雖然意識到云計算的重要性,但在策略上,還是太在乎盈利,盡量延緩公有云的推進。
當然,為了向云業務轉型,甲骨文發起了多次收購。不過,分析人士也指出,甲骨文收購的SaaS業務還可以,但自研部分不是很成功,增長乏力。在基礎設施領域,甲骨文遠遠落后于其他競爭對手,造成很多企業沒有意愿購買甲骨文的基礎設施服務。
在內在動力不足的同時,競爭對手云巨頭們紛紛自研云數據庫無疑又給甲骨文“添堵”了。
早在五六年前,在去“IOE”的浪潮下,以AWS、阿里云為代表的云廠商就開始大舉進軍數據庫領域,相繼推出面向云時代的云原生數據庫。
在Gartner發布的《2018年數據庫魔力象限》中,***象限的五家公司為微軟、甲骨文、亞馬遜、SAP、IBM;遠見者為谷歌、阿里巴巴。甲骨文不再一騎絕塵,競爭者虎視眈眈。
2013年,阿里的***一臺傳統數據庫實例下線,2018年阿里云正式商業化其云原生數據庫PolarDB,2019年5月21日阿里云PolarDB發布重大更新,提供傳統數據庫一鍵遷移上云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將線下的MySQL、PostgreSQL和Oracle等數據庫輕松上云,最快數小時內遷移完成。
2018年11月29日,亞馬遜AWS的CEO安迪宣布,“到2019年1月,在甲骨文上運行的亞馬遜數據,有88%將在亞馬遜自己的數據庫上運行”。并且他還預計2020年初將徹底移除甲骨文的數據庫軟件。
2019年5月15日,華為正式發布全球首款AI-Native數據庫GaussDB,這也是業界***款支持ARM的企業級數據庫。
壓力不期而至,曾經一家獨大的甲骨文數據庫市場份額一步步被蠶食。
缺乏成熟案例 云遷移成用戶***擔憂
曾經,埃里森堅信這樣一個事實:由于數據庫遷移并不容易,甲骨文目前的許多客戶仍無法擺脫該公司。
的確,在經歷了多年殘酷的授權審查及黏性綁定之后,這些客戶本可以不再堅持使用Oracle,但由于他們害怕破壞可能已經過時但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序,所以,很多企業仍然在使用Oracle。
這些大公司(多年前圍繞Oracle數據庫構建任務關鍵型應用程序,因為當時它們是相對較少的選項中(比如亞馬遜等公司)***的)的高管比較謹慎,擔心遷移過程中這些應用程序的問題可能會對其業務的重要部分造成重大問題。但是,在為跨云服務提供商或開源項目的應用程序選擇數據庫時,沒有遺留技術負擔的年輕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多的選擇,而且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開始適應為新應用程序提供云服務。
甲骨文和埃里森面臨的問題是,隨著公共云繼續大規模重寫計算規則,這樣深度依賴其服務的客戶每年會越來越少。
而且,盡管甲骨文也一直在云轉型上“不懈努力”(我們先暫時這么認為吧),但調查顯示,即便是其現有的客戶,甲骨文也可能面臨將他們遷移到云端的挑戰。
Rimini Street survey
Rimini Street 的一項調查顯示,甲骨文的客戶可能正計劃減少對這家企業軟件供應商的支出,同時也對轉向該公司的軟件服務陣容持謹慎態度。
有意思的是,本次調查的對象中有205名不是甲骨文現在的客戶。鑒于該公司專門為Oracle提供第三方支持,所以基于Rimini Street客戶的調查將是一個相對擁有自我選擇意識的群體。
調查顯示,甲骨文的客戶將成本優化和業務生產力作為前兩位,數字化轉型排在第三位。主要發現包括:
53%的甲骨文客戶計劃減少與該公司的支出,60%的客戶表示軟件和功能成本較高。
27.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遷移到AWS來托管Oracle應用程序。然而,27.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轉向Oracle Cloud。
8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會為云服務更換本地部署的甲骨文軟件,或者不確定。
Oracle客戶表示,他們不打算遷移到Oracle Cloud,因為沒有合理的業務案例、費用、遷移中斷和鎖定。52.8%的受訪者提到了商業案例。
Rimini Street survey
調查結果更多顯示的是用戶對甲骨文未成熟云業務的擔憂,或許,已過不惑之年的甲骨文和“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埃里森需要好好思考怎么盡快的渡過云轉型之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