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對抗氣候變遷最佳7項應用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信息傳遞技術,可以使供應鏈的信息更佳透明,也能讓碳揭露的數據減少被操控的機會。美國專門解讀科技趨勢的新創媒體Future Thinkers列出了7項區塊鏈可應用于減緩氣候變遷的項目。
說到區塊鏈很多人的第一直覺會馬上聯想到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業務,漸漸可以透過去中心化且加密的區塊鏈技術來完成;除了金融交易,區塊鏈技術未來也有可能應用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例如: 網絡安全、選舉&投票、不動產交易、分析&預測、共乘APP等。
隨著區塊鏈技術運用在各種產業、企業,其主要特性為公開、去中心化、匿名、安全、獨立的信息儲存方式,可運用的范圍相當廣泛;現在甚至可以應用在對抗氣候變遷的相關行動。
美國專門解讀科技趨勢的新創媒體Future Thinkers列出了區塊鏈于減緩氣候變遷的最佳7項應用。
應用一 供應鏈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我們在經過了地溝油事件后,越來越多人在選擇產品時,除了食品的認證標章外,更重視產品的整個制造過程是否符合道德規范,例如:廠商的廢棄物處理方式、如何對待員工等。在產品交付到顧客手中之前需要經過很多的原料商與中間商,這些的信息相較過去難以追蹤,因此容易出現不誠實揭露或是鉆法律漏洞的廠商。
而區塊鏈技術可以追蹤從原料到產品上架的路線,透過高透明度的信息揭露來防止浪費、低效率、詐欺和不道德的行為;還可以幫助消者更容易追蹤每件商品的制造和運輸情況,進而做出對環境更友善的選擇。
例如,如果我們對食品進行追溯,消費者將可以了解到他們購買的是否為當地種植的產品,加強他的購買欲望,進而減少食品因為長途運輸所產生不必要的碳排放量。區塊鏈也可以確保魚市場里出售的魚實際上來自可持續漁民,或者確認一袋咖啡確實來自公平貿易的生產者。
科技公司“奧丁丁”創辦人王俊凱提到:“好的廠商會希望讓消費者知道自己有多好。”透過區塊鏈技術讓供應鏈的透明化,因為數據經過數入后便無法更改,所以也能有效地掌握食品信息,讓民眾買的安心,吃得放心。
- 案例1-奧丁丁:臺灣的科技公司,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在線小農市集打造區塊鏈生產履歷、利用區塊鏈建立旅館管理系統PMS,解決旅館業者房間超賣的問題,進而減少人力開銷。
- 案例2-Foodtrax:這是區塊鏈開發公司制作的App,功能為從原產地到商場,追溯食品的完整供應鏈
- 案例3-Provenance:提供使供應鏈更加透明的區塊鏈方案。
應用二 回收 (Recycling)
過去資源回收的經營往往是落在每個城市的身上,導致以撿拾回收維生的人往往無法得到公平的回收價格,況且要追蹤這些項目也不容易。
而區塊鏈上可以提供回收計劃的執行,以加密的形式給予獎勵,鼓勵民眾參與。世界上像是北歐等國已經有類似的設置,利用透明的追蹤成本和利潤等數據,評估參與計劃的每個地點、公司或個人產生的影響。
- 案例1-Social Plastic (aka Plastic Bank):這是一個在第三世界設立收集中心將塑料回收物品,并轉化為貨幣的項目。當地人可以透過塑料回收物交換貨幣、手機充電服務或是煮飯的燃料等物品。此項目的目標是希望在減塑的同時減輕貧困。他們現在正在開發一個使用區塊鏈的應用程序,這個應用程序將允許人們使用安全令牌(cryptographic tokens)進行塑料交換。
- 案例2-RecycleToCoin:這是一個正開發中的區塊鏈APP,可以透過歐洲和世界各地像是自動販賣機的機器,將可回收的塑料容器換取代幣。
應用三 能源(Energy)
傳統的電網是集中的而且很少會有使用剩余,因此容易造成能源分配的效率不佳。在受自然災害或受貧困影響的地區,只要某部分的傳輸網停止供電,人們便無法獲得電力。不過點對點的區塊鏈能源系統將減少遠距離傳輸電力所導致沿途傳送所造成的損失。這也有助于減少對能源儲存的需求,因為這種交易可以將電力從當地的電力生產地轉移到需要的地方。
- 案例1-Transactive Grid:他們針對個人推出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微電網(Microgrid),由于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負擔得起太陽能面板的安裝費用,此技術可以讓住在紐約的人可以彼此分享再生能源,將生產多于的再生能源透過區塊鏈賣給隔壁鄰居,只要隨著愈來愈多人采用這樣的模式獲得電力,就能夠改變碳排放量。
- 案例2-SunContract:SunContract是一個基于區塊鏈的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對等的能源交易平臺(peer-to-peer)。透過區塊鏈去技術,公司和個人可以從其地區和世界各地的可再生能源設施的投資中直接獲取報酬。
應用四 環境條約 (Environmental Treaties )
許多國家或企業會簽訂環境的相關條約,但是當政府或企業沒有信守承諾時,有可能會利用操縱數據的方式不誠實揭露。區塊鏈可以阻止企業和政府在回報數據時做假或是誤報環境數據,因為此技術可以透明的追蹤重要的環境數據,并將結果據實的顯示。
區塊鏈上的法律文件存儲可以減少欺詐和操縱,例如全球碳信用額度計劃。每年花費大約9.79億美元來管理這個系統。如果你有一個不可改變的買賣信用記錄,那么當碳信用被非法賄賂或出售時,企業和政府幾乎沒有機會改變或是隱瞞結果。
應用五 非營利(Non-profit)
以目前的捐款機制來看,我們幾乎無法追蹤個人捐款的資金確切流向,所以常會有人批評公益單位的低效率及不信息不透明,甚至有人假藉公益的名義收取民眾的善款,最后卻將錢都收到自己口袋。區塊鏈可以直接將貨幣發布給設定好的對象,使資金能夠在沒有銀行賬戶的情況下轉移,這對缺乏銀含基礎設施的國家人民是有利的。也就是說,捐款者可以直接向需要的匯款,不必經過一個復雜的中間網絡或是中央管理機構。
案例-Bitgive & Bithope:以上兩家為使用加密貨幣的慈善機構
應用六 碳稅 (Carbon Tax)
在目前的市場,每樣產品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難以評估,包括碳足跡也是不被算進產品的價格中。這意味著消費者對于低碳足跡產品的購買缺乏動力,而公司也沒有什么動力去銷售這種產品。
若使用區塊鏈跟蹤每個產品的碳足跡可以保護這些數據不被竄改,并且可以用來確定在銷售點征收碳稅的數量。如果碳足跡較大的產品購買成本較高,這將鼓勵消費者購買更環保的產品,從而鼓勵企業重組供應鏈,以滿足對這類產品的需求。基于區塊鏈的聲譽系統還可以為每個公司和產品提供基于其銷售產品的碳足跡分數。這將使制造更透明,并減少和抑制浪費與對環境不友善的做法。
應用七 改變獎勵機制 (Changing incentives)
以目前的技術來看,我們很難看出個人或是公司的行為對于環境的直接影響,由于不太了解,所以導致個人或是企業缺乏動力去參與永續行動。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個人和企業看到他們日常活動產生的影響,并激勵他們采取有利于環境的作法。區塊鏈可用于透明地追蹤各種數據,如每種產品的碳足跡,工廠的溫室氣體或廢棄物排放量,或公司對于環境影響的總體信息等。有了這些信息之后,便可以建立一套新的獎勵機制,鼓勵企業及個人對環境保護所做出的貢獻。這些獎勵機制將會對于我們的經濟驅動力有很大的改變,不僅是我們受益,更是造福地球上的后代子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