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如PK羅永浩:難解的疑惑與臆想
昨晚,業內關注號稱獨立、客觀、第三方的手機評測并試圖引領手機評測行業標準的ZEALER(載樂網絡科技)創始人王自如,另一位是一個是要做“全球第二好用手機”的羅永浩在優酷視頻的唇槍舌劍正式開打,相信不同的人看完后會有自己的結論。不過,我們還是以一個非專業人士(非技術和技術極客),或者說一個普通手機用戶和觀者的角度來談談我們看到的有關二人辯論中(只是我們主觀看到,不代表別人)給我們產生的疑惑和由此造成的臆想。這里再次重申,由于我們只是普通的用戶和觀者,所以會用最直觀感受的白話(外行話)代替人家的術語還望見諒。
先來說說我們的疑惑。首先就是二人關于屏幕可視角度測試疏漏導致錘子手機屏幕顏色不正的對比。我們看到因為被對比的錘子手機放在最前面及角度的差異,其屏幕跑色(顏色失真)確實相當嚴重,但羅永浩出示的另一個調換了角度的圖片的顯示效果卻大相徑庭,并將其作為王自如故意“黑”錘子手機的證據。我們在此沒有權利去斷言什么,只是作為普通的用戶,我們困惑的是,連稍微有攝影經驗的人都知道,不同的角度、拍出同一物體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有的甚至差別很大這個常識,對于一個專業評測人員難道不知道嗎?如果真的不知道,即不是刻意去“黑”錘子手機,那么ZEALER評測人員的專業性也太不專業了吧。
連起碼常識都不具備,遭到人家的質疑也是情理之中。接下來的邏輯,如果連起碼的常識都不具備,號稱的專業水平和權威又來自哪里呢?當然,后來王自如也承認這是他們評測的疏忽,并表示回去后要查明此事。要是這樣的話,那究竟是故意的嫌疑大還是缺乏常識的嫌疑大呢?不管是二者中的那個,如果是前者,我們想后面的就沒有必要去討論了。如果是后者,ZEALER的專業水準將大大折扣,ZEALER的評測對于市場和用戶的選擇還有多大的參考價值?
其次是在有關屏幕色溫及亮度差的爭議上。王自如認為錘子手機的屏幕在上述兩個指標上誤差太大,而業內有別的廠商可以做到比錘子手機更小的誤差,但讓我們困惑的是,王自如始終不肯說出是哪個廠商可以做到,但人家羅永浩就是認為自己的錘子手機這個誤差是正常的,而且業內除了蘋果和三星之外,沒有其他廠商可以做到王自如所說的那么小的誤差。為何王自如不說出這個廠商的名字呢?這是支持王自如說法的關鍵或者說惟一的論據。如果不能說,就像羅永浩所言,就不應該拿出這個結論。按照咱們老百姓的俗話,這是否是空口無憑呢?
第三個是王自如的ZEALER所做的咨詢業務。通過二人的辯論,我們才知道原來錘子手機在上市之前是付錢給ZEALER做過咨詢的。也就是二者之前存在著生意關系。既然是生意關系,ZEALER就要對付錢給你的客戶負責。既然錘子手機有那么多的問題,為何在咨詢中沒有發現呢?既然發現了,為何還要出具文件證明錘子手機沒有問題呢,而后又在對比評測中公開這些問題呢?俗話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當然我們在此并非是說ZEALER拿了錘子的錢就要替其隱瞞手機的問題,關鍵是,既然前期咨詢中發現問題,為何還要出具沒有問題的證明,讓錘子手機上市,造成今天錘子手機在評測中如此糟糕的表現。退一萬步說,如果說羅永浩將問題多多的錘子手機上市是對市場和用戶極度不負責任的話,那么ZEALER也難逃其責。如果不是,那我們只能認為ZEALER是故意讓錘子手機上市顯眼。要是這樣的話,以后還有哪家手機企業敢讓ZEALER來做咨詢呢?
最后就是關于ZEALER背后接受投資。相信這也是二人辯論之前和看了辯論之后多數人的疑惑,那就是先后四筆投資均來自不同的手機廠商。這里,我們依然相信王自如自己所說的這些投資不會影響ZEALER獨立、客觀和第三方的宗旨。同時我們也支持羅永浩的觀點,即如果相關企業真的看重和珍惜我們中國能有自己的獨立、客觀和第三方的手機評測機構,就應該盡量避免這種極易造成誤會的投資。為此,羅永浩還列舉了theverge.com和phonearena.com這兩個國外權威消費類電子產品在如何盡量保證獨立、客觀和第三方的運行機制,值得我們借鑒。既然這樣,那么ZEALER未來在融資方面是否可以避嫌?還是必須在嫌疑中才能生存?直至失去獨立、客觀和第三方的宗旨呢?
如果說上述是我們在看了王自如和羅永浩唇槍舌劍后的困惑,那么我們也由此得出了我們的部分主觀想法(絕對不敢說是客觀的,叫臆想也成)。其一是目前在中國,仍沒有一家實打實、值得市場和用戶完全信賴的第三方手機評測機構,用戶在購買手機時,還是看自己的主觀感受和體驗吧,畢竟錯了也是咱自己的選擇;其二是行業中的競爭仍有許多不可告人的黑幕或者潛規則;其三,蘋果、三星在智能手機產業中仍是技術和產品的領先者,盡管我們的廠商號稱在市場份額上如何正在趕超蘋果和三星;盡管我們認為蘋果、三星均陷入創新和增長的瓶頸。因為從二人的辯論中,我們知道僅在智能手機屏幕這一項上,我們廠商的標準就與人家蘋果和三星不在一個量級上。所以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首選還是蘋果和三星吧。而我們國內手機廠商要想實現真正的超越(產品技術的創新、品質的精益求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鏈接:http://news.zj.com/detail/153912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