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和iOS如何防御惡意應用
在剛剛過去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Android負責人Sundar Pichai也出現在會場。由于媒體上經常出現各類有關Android被惡意軟件占領的新聞,所以和Android、iOS安全性相關的問題自然也被拋給了Sundar Pichai。作為Google高級副總裁,Pichai當然表示Android是相當安全的。而在這個問題的背后,Android和iOS到底是如何抵擋惡意軟件的呢?
作為一個移動操作系統其安全性相關多個方面,但正如蘋果在iOS安全白皮書中所說的那樣——應用程序已經是現代移動操作系統安全體系結構中最關鍵的要素之一,所以本文就從應用的層面來看一看Android和iOS的安全機制。
先來看Android,早在Google Play Store還被叫做Android Market的時候,Google就發布了一個代號為“Bouncer” 服務。Bouncer會自動掃描Android Market上已經存在的所有應用來分析他們是否包含潛在的安全威脅。通過構建在云端的模擬器,Bouncer可以模擬應用在Android設備上運行的 狀態進而找出隱藏的惡意行為。此外,Bouncer還會掃描開發者賬戶以防止惡意軟件開發商再度向Google提交惡意應用。通過此舉Google基本上 已經可以保證Google Play Store上應用的安全性。
在系統層面,Android在4.2及以后的版本中增加了應用程序驗證機制。當用戶安裝第三方渠道的應用時,該驗證機制便會向Google的服務器發送驗證信息來確認其安全性,如果返回的結果是否定的,那么系統便會阻止用戶繼續安裝。為了豐富自己的數據庫,除了Google Play Store外,Google還會掃描網絡上各類APK文件。而且在接下來,Google還將升級應用驗證機制,在升級后,應用驗證機制將可以在后臺運行以監測那些已經安裝的應用是否有不軌行為。預計相關功能將會隨著Google Play Services的下次更新悄悄推送給Android 2.3及以上版本的用戶。通過此舉Google也就讓安裝第三方渠道應用給用戶帶來的風險大大降低。

在系統底層上,Android還故意限制了應用程序對一些API的調用,比如Android并不提供直接操縱SIM卡的API。當第三方應用調用相 關地理位置、相機、藍牙、短信等“受保護的API”時則需要得到用戶另外的許可。在數據保護上,第三方應用只有通過Android系統權限檢查之后才可以 訪問個人信息、敏感數據輸入設備、設備元數據等相關信息。
再來看iOS,由于iOS用戶獲取應用的途徑相對單一,所以蘋果可以從源頭上來控制應用的安全性。而事實上,蘋 果也確實是這么做的。iOS系統要求所有可執行的代碼都需要使用蘋果頒發的證書進行簽名,這當然也包括第三方的各類應用。應用開發商想獲得蘋果頒發的證書 就必須到蘋果那里注冊加入iOS開發項目組。這樣所有獲得了證書并且有權利向App Store提交和發布應用的開發商都是事先通過了蘋果驗證的,蘋果也很容易就可以辨別出每款應用背后對應的公司或個人信息。用蘋果的話說,這樣對那些惡意 應用開發者來說就有了很好的威懾作用。
事實上,應用簽名在Android上也是必須的。而之所以蘋果能在這一環節上更好地控制應用的安全性是由于它可以要求所有的開發者都使用蘋果的證書 進行簽名,這在Android上基本上是不可行的。Android上并沒有一個“中央權威”來控制所有應用的簽名,各運營商、OEM以及第三方市場都可以 給應用簽名。
在系統層面上,蘋果一樣做了諸多限制措施。比如當一個第三方應用需要讀取信息在應用本身之外時,它只能使用iOS系統提供的API來讀取這些信息;需要后臺處理能力的應用同樣只能使用系統提供的API;而且由于整個OS分區被掛載為只讀,所以API也不允許應用程序不斷提升自己的權限來修改其他應用或者iOS系統本身。在保護應用內數據方面,iOS的軟件開發工具包則提供了一整套API來幫助開發者提升數據的安全性。
此外,由于iOS系統硬件也都受蘋果控制,所以蘋果還使用了ARM處理器的“禁止執行位”安全技術來防止應用程序做惡。
總結來看,雖然Google和蘋果對各自系統的掌控能力不同,但雙方都在自己可控的范圍內為Android和iOS在系統接入層面、應用未到達設備 端時以及應用已經在設備端運行時提供了防護措施。由于蘋果可以控制硬件,所以iOS多了一層處理器層面的防護。不過Android是開源的,所以它可以從 社區中汲取力量加強自己的安全性,而且Google也確實這么做了。所以兩者可以說是各有優勢。
相對于iOS,Android的確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了用戶讓他們自行選擇。這在某些時候確實會帶來隱患,但Android的安全并沒有媒體以及一 些非獨立的安全機構經常宣傳的那樣脆弱。所以如果你使用新的Android系統并且從正規渠道下載應用,那么下次再看到“99%的Android設備將受 到病毒感染”這樣的新聞時,并不需要驚慌,也沒必要馬上為安全廠商送去鈔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