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pboard設計主管:設計生來就是要自我否定

本文作者 David Zax,原載于fast company。
提及設計師以及他們的作品,確定無疑的一點是,所有的構思在落實的那一刻,也就是它過時的時候。“但凡產品一發布,我們馬上就能看到不 足。”Weskamp這樣評價自己團隊設計的產品。“原則上講,一切事物都有提升的空間。我們現在的設計成果明年就會顯得過時,了不起就是5年的保鮮期。 產品得到提升,用戶的需求也會跟著改變。我從未聽說過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不僅平面設計如此,所有的設計都是如此。
平面設計其實跟僧侶們繪制曼荼羅沙畫(在梵語中象征著無盡的宇宙)如出一轍。易逝的細沙、塵土是僧侶們作畫時常使用的材料。許多藝術家嘔心嚦血只為作品能夠流芳百世,而僧侶們潛心數小時精工細琢的畫作常因為原材料的易逝性被風吹得無影無蹤。
網頁設計也是一樣,瞬息萬變的用戶需求就像一陣陣風一樣趕著它不斷地更新面貌。“我并不覺得這有什么悲哀的,這樣的事情一直都在發生。存在本身瞬息萬變。”
Weskamp認為,設計內在地要求你廢棄過去的作品,這并不僅意味著產品需要反復迭代,即使某一代產品的開發過程也是如此。他提到了 Flipboard的3月份時一項設計上的更新——用戶可以編輯自己的主題雜志。“實際上,確定這項設計我們作了大量減法,之前畫了幾千張草圖,做了好幾 個產品原型。”Weskamp 如是說。
Weskamp舉了一個特定的例子:點擊“+”用戶會進入一個簡單的界面。如果比較下最初的構思和最終的版本,你會發現它們差別不大。但從開始設計到產品發布,我們測試過很多花哨的版本。整個團隊經歷的是一個離開、又再次回到起點的過程、
這并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設計團隊如此費周折主要是為了對原始版本進行精益改進。Weskamp這樣說:“好的設計要經過一個螺旋上升的路徑。你總 會回過頭來研究最初的那個想法。在局外人看來,你仿佛在兜著圈子追著自己的尾巴走。但每多繞一圈,你就越靠近事物和合的地方。這個螺旋上升的進程是無止境 的,收獲越多,你就越精益求精。哪里有設計,哪里就少不了兜圈子。一切事物都有潛力變得更好。”
有這樣一個在Borges式迷宮中流連忘返的設計主管,Flipboard能有幸和大家見面不免讓人感到吃驚。但做出的產品十分地成功;自從去年春 天上線了用戶DIY雜志的功能,Flipboard上累計創建了300萬份這樣的雜志。Flipboard的忠實粉絲們都喜歡這種從互聯網上重組內容并以 傳統雜志的格式排版、翻頁的方式。
Weskamp熱愛自己的工作。正如僧侶們之于自己繪制的曼荼羅一樣,Weskamp并不覺得這無止境的設計有悲戚之處,相反,這正是宇宙的自在規 律。加繆曾說過:人們必須想象 Sisyphus是快樂的( Sisyphus曾被諸神處罰,他被要求反復將滾下的巨石推上山頂)。 Weskamp正是一個快樂的 Sisyphus。
“我真地自得其樂,”Weskamp說道。的確,沒有什么永垂不朽。不過,“設計生來就是要自我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