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云產業遍地開花 高速發展亦存隱憂
中國IDC圈9月7日報道:2011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蓬勃發展,各地云計算數據中心產業園(以下簡稱“云基地”)如雨后春筍般增長,據中國IDC圈不完全統計,2011年上半年各地大型云基地數量已不下20余家,并且下半年依然有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
由于云基地對電力、帶寬和場地等資源的高依賴性,中西部地區一批電力、煤炭等資源豐富的城市已經將云計算列為戰略發展的重要一環,國內云基地發展已打破傳統電信業東快西慢,南北不通的現象,呈現遍地開花的局勢。
無統一標準,產業發展無據可依
全球云計算在快速增長,卻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統一標準。目前,國際上的云計算標準都有其局限性,比如美國國家實驗室NIST,它提出了云計算的定義,但是其標準主要服務于美國政府。
不僅是各個國際組織,各大云計算廠商也在積極的聯合制定相關標準,比如近期由IBM支持成立的云標準用戶協會(CloudStandardsCustomerCouncil),其成員就包括花旗集團、美國好市多公司(CostcoWholesale)與迪爾公司(Deere&Company)等公司。
開放數據中心聯盟(OpenDataCenterAlliance)則是由英特爾支持的云計算標準化組織,成員包括寶馬、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萬豪國際集團、殼牌公司、中國聯通等公司。
雖然已有十數個云計算標準化組織,但不同的標準目前只通用于組織內部,并且標準與標準之間的存在分歧,難以形成一個通用的云計算準則。
隨著云計算在國內的發展,目前國內也已成立了數個云計算相關組織,但是目前尚無一個相應云計算的標準。標準的缺失已成為云計算發展的一大隱憂。
安全問題,產業發展前提受困
云計算的安全問題自從云計算概念提出起,就受到眾多的抨擊和討論,也成為云計算的發展的攔路虎。
到底什么樣的云計算是安全的?如何防止信息泄露等問題業已成為用戶選擇云計算最迫切了解問題和是否選擇云計算的重要因素。
云計算的安全不是單一的安全問題,必須由多個方面共同承擔。如何去才能真正解決云安全問題,那么就需要安全廠商、服務提供商和使用者共同協作。
人才缺失,產業發展動力不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人才就是科學技術的創造者。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各個層次的人才,云計算作為目前最熱門的產業亦如此。但是人才卻恰恰成為了云計算的“短板”,有關數據顯示,僅國內云計算各類人才缺口就達百萬。如何彌補這一缺口,已成為社會化的問題。
國內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不僅僅面臨著標準、安全、人才的困擾,政府的決策和推動力也決定了云計算的發展方向。
近日,中國IDC圈特別策劃了2011中國云圖(http://www.idcquan.com/Special/cloudmap/),全面梳理國內云計算企業布局,已囊括了國內最主要的各類云計算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