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聯手全球知名域名技術組織 為國內網站安全成立實驗室
為有效解決域名系統的安全漏洞問題,提供更加可靠的互聯網基礎服務,2月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與全球領先的域名技術組織互聯網軟件系統聯盟(ISC)成立互聯網技術聯合實驗室,共同致力于下一代互聯網可信域名技術的深入研究,包括:下一代域名解析軟件(BIND10)開發、互聯網數據分析,技術標準和國際政策聯合制定、并利用雙方的領先技術對我國域名系統故障第一時間實現應急響應。
域名安全問題迫在眉睫
日前,百度域名被劫持事件引發業界大討論,百度網站在域名解析過程中被黑客攻擊,網民輸入BAIDU.COM,被解析到其他網站,嚴重影響了網民的訪問體驗,也引起了業界對域名系統安全性的憂慮。
“域名如同互聯網的空氣,沒有空氣,人類無法呼吸;同樣,域名解析出了問題,互聯網也會無法運行。”CNNIC-ISC互聯網技術聯合實驗室中方負責人(Co-Director)、CNNIC副主任李曉東博士告訴記者,“而DNS 原始協議的缺陷造成了DNS系統兩大不安全漏洞,其一是用戶無法檢查DNS記錄是否遭到篡改,其二是用戶無法檢查DNS記錄是否來自可以信賴的服務器”。本次百度域名被劫持事件則源自前一個原因。
CNNIC-ISC聯手構建下一代可信域名系統
據李曉東博士介紹,CNNIC此次聯手ISC成立互聯網技術聯合實驗室,就是希望雙方合力研發出更多保障域名系統安全性的技術成果,有效防患類似百度域名劫持等域名系統漏洞的發生,從而提升互聯網域名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雙方聯合研發的BIND10作為下一代域名解析軟件,針對當前全球通用的BIND9在安全方面的缺陷和下一代互聯網而設計,能更提升下一代域名解析的安全性。”聯合實驗室美方負責人(Co-Director)、ISC總裁Paul Vixie介紹。專家分析,下一代域名技術的研發,和IPv6地址的部署“交相輝映”,將有力推動我國及全球下一代可信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
此外,聯合實驗室也會將這些先進技術“用在刀刃上”,據李曉東博士介紹,2010年,CNNIC和ISC會通過培訓、咨詢等形式,在中國提供BIND相關技術服務,利用雙方在域名領域的這些領先技術,對我國可能發生的各種域名安全問題及時進行有效的應急響應,降低域名故障的不利影響。
作為BIND10的核心研究力量,ISC在1998年研發的BIND 9全球安裝量超過80%,是目前實現域名系統相關標準最全面的服務器軟件,實現了最廣泛的DNS技術標準和眾多先進技術。而CNNIC作為全球最大的國家頂級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在域名技術和運行上也有著很強的技術優勢。因此,Paul Vixie將聯合實驗室的成立稱為“強強聯合”。
據了解,此前CNNIC已有三名工程師加入BIND10這項全球重大的技術研發項目,同時CNNIC還與ISC在根服務器運行管理方面開展合作,來保障我國下一代互聯網的安全和穩定。





















